北京地名里的四五六

2023/11/19 来源:不详

#暑期创作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北京地名#

许多人认为数字地名好像有些随意,比不上用历史典故命名的地名。其实不然,除了方便管理外,很多数字地名也有其独特的由来。

四槐居

四槐居位于玉泉山东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海淀公社四大队(青龙桥大队)所辖村。有关这一村落何时形成,未见史料记载,但据曾在此居住的老人介绍,这个古村落元代已有,但只有两户人家,到了明代,有山西移民至此,逐渐形成聚落。最初只有五六户人家,二十几口人,是一个无名小村,后因村西有四棵高大的槐树,树下有一口水井,人们常在树下乘凉,大槐树便成为村口的标志。于是村子被称之为“四棵槐”。

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载:“清代村中大道旁的四棵古槐,已有几百年历史,当年曾有一鲍姓村民在大槐树下开设茶馆,来往路人在此饮茶小憩。村因茶馆而得。”于是,“四槐居”的名字便被叫开了,后来人们索性将它所在的村子也叫成了“四槐居”,而“四棵槐”的名字却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从民国时的老地图上看,当时的四棵槐村并不大,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玉泉山东侧,村子北面是大面积的农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槐居为青龙桥大队的一个小自然村,只有十几户,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九十年代末,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这里也成了外来人口聚集地。随着这一地区的开发,古村落已消失。尽管地名尚存,但已是名存实无。

五棵松

五棵松的历史,可追溯到二百年前。清代时,此处有提督绍英的墓地,周围有五棵高大的古松。这五棵古松有十多米高,枝繁叶茂,傲然挺拔,是当时京西一带的标志物之一。所以“五棵松”就被当成地名叫开了。

年7月北京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正好从五棵松附近经过,当时还没有暗挖技术,全是采取明挖的方法施工。为了保住这五棵松树,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有一棵树“寿终正寝”,人们试图移来一棵,但没有成功。后来剩下的四棵树也因年代久远没有继续存活下去。

五棵松树虽然没有了,但人们依然以“五棵松”延续对这一地方的称谓,并在附近补种了五棵松树,以示纪念。

六郎庄

六郎庄位于京西颐和园东南侧,明代称牛栏庄,据传因早年间有大户人家在此设牛栏养殖耕牛而得名。

明人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之西北……出西直门一里曰高郎(粱)桥,又十里曰北海店(淀),其旁曰小南庄,曰八沟村,曰牛栏庄……”另有史料记载,明代永乐二年(年),有官员向皇帝报告,西湖景以东的牛栏庄、华家屯、瓮山一带被洪水冲垮堤岸丈。民间传说牛栏庄最初只有几户人家,水草茂盛,特别是柳树成荫,一派江南景象。据《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皇帝登瓮山(今万寿山)举目四望,刚好看见一汪湖水旁有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杨柳成行,风吹似波浪舞动,犹如江南水乡的诗意图画,于是龙颜大悦,赐名“柳浪庄”。

“六郎庄”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康熙五十一年(年)内务府总管赫奕的奏折上:“六郎庄真武庙配殿六间,和尚住房八间,用银一千四百三十五两二钱,在六郎庄修造园户住房三十间,用银一千两。”

民间传说,北宋时杨六郎征战中路过此地,人们仰慕他的英名,便将村子叫成了六郎庄,还将村内小狮子胡同口的石狮子附会为六郎的拴马桩。还有传说慈禧太后乘船沿长河由万寿寺到颐和园,当驶过绣漪桥时,见河东有一村,便问随行人员村庄名字。当得知叫“六郎庄”时顿感不悦,因自己属羊,必不吉利,便将村名改成“吉祥庄”。当地百姓不满,仍称六郎庄,并流传至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