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观音三姊妹在遂宁出生修行得道的民

2024/1/22 来源:不详

有关观音三姊妹在遂宁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间传说,始于唐末,兴于宋、明,林林总总,版本众多。

流传最为生动、同时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当数“火烧白雀寺”。

遂宁城郊西山上的古刹白雀寺,在众多的民间传说和佛教典籍中,均被认定为观音菩萨涅桨成佛之所。清代著名文学家彭端淑诗云:“遂宁城外自雀寺,云是大士出生所。”

在遂宁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上古时期,一支神秘的西域部落举国东迁,落脚在水草丰茂的涪江中游.建立了一个城邦国——北厥国。遂宁城东南的龙坪乡,据说就是当年北厥国旧址。

国王妙庄有三个女儿,分别取名妙清、妙音、妙善。美丽聪慧的三姊妹,一心,向佛,不愿尊父命出嫁。妙庄王冲冠一怒,放火烧了三姊妹终日诵经礼佛的北厥寺。

北厥寺的冲天火光映入西方如来的慧眼。佛祖拈花一挥,点化了葬身火海的妙氏三姊妹和五百僧众。三姊妹同时得道成为观音菩萨,根据佛祖旨意,分别在遂宁广德寺、灵泉寺和南海普陀山参佛悟道,普度众生。

从此之后,北厥寺总是有成千上万的雀鸟飞到这里来,人们说,那是因为北厥寺是三姊妹的修炼之处,三姊妹是人中之凤,百雀来朝;加之,“厥”与“雀”音相近。人们又把这寺庙叫着百雀寺,后为白雀寺。

许多年以后。人们在当年的北厥寺旧址修建水利工程时,成批量的挖出了许多唐代骨灰陶罐,据说,里边装着的便是五百僧人和妙氏三姊妹的灵骨。目前这些陶罐一部分收藏在遂宁宋瓷博物馆,罐中的骨灰已经钙化。一部分藏于民间,另一大部分依然掩埋在白雀寺下面的土层中被保护了起来。

“火烧白雀寺”的故事在遂宁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遂宁境内的射洪县另有一说:当年火烧遂宁白雀寺时。如来佛祖遣神虎下凡,背走三公主妙善,到遂宁射洪县香山寺紫竹林疗伤。

现在遂宁和射洪民间。依然还传唱着一首古老民谣,把香山寺和灵泉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香山紫竹林观音莲台坐灵泉喷圣水普救万民活

无独有偶,关于“火烧遂宁白雀寺”的故事,陕西省也有文献记载。《续修陕西通志·风俗》这样记载道:

“妙善经十余日奔波来到四川遂宁白雀寺。削发为尼。庄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对来人说:‘请你回去禀告父王,我既出家,尘缘已了,也绝不踏进王府一步!’妙庄王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岂肯善罢甘休,又派家丁奔驰四川,火烧自雀寺,干余僧众藏身火海。整个寺院变成一片瓦砾。”

《续修陕西通志·风俗》中还记载道:

“白雀寺,系四川遂宁香山白雀寺的仿造。寺曾称云岩寺。此寺于年遭火灾,原建筑焚毁殆尽。目前看到的佛殿、经堂等,皆为后来重建,只有北宋雍熙二年(公元年)造像碑一通,被保存下来。”

陕西省铜川市耀县的《大香山志》中,也记载了当地群众传说的妙善公主在遂宁白雀寺出家修行和“火烧白雀寺”的故事。《大香山志》中这样记载道:

“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善王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满而出家,开始在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屡诏不归,后有火烧白雀寺的传说。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耍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敕封公主为‘干手干眼活菩萨’。即今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故舞台有香山还愿一剧的流传。”

在观音道场灵泉山,流传着许多凄美的观音传说。

1、滴泪成井说

灵泉山顶大雄宝殿内,观音座前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甘美,不溢不涸,人们凡去灵泉寺拜佛,必求泉水一饮,称之为圣水。

传说,远在南海修炼的三公主妙善得知父亲病危,遂千里迢迢赶回遂宁,在东山约会大姐、二姐。共同为父亲念经祈福。  .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阁大学士张鸱翮写有一诗,就是描写当年三妹妙善风尘仆仆赶回遂宁救父的情景:千载灵泉古道场,唐朝名胜冠诸方;云笼烟树藏山寺。风送霜钟到德阳(“德阳”为遂宁古称)

三姊妹在山顶打坐七七四十九天。但父亲的病却不见好转,三姊妹十分悲痛,泪如泉涌,涓涓而下,滴入黄土,化为一眼泉井。庄王饮此泉而大病痊愈。此为“滴泪成井”说。

2.“七泉”成井说

据史书县志记载:“县东七里灵泉山,数峰壁立。绝顶有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壁间镌‘七泉’二字,为宋苏东坡所书。”

苏东坡有诗为证:

泉泉泉泉泉泉泉。吉往今来不记年。

玉斧壁开天地髓,金钩钓出老龙涎。

康熙版《遂宁县志记载:南宋宝祜六年(公元年),蒙古军元帅纽磷,率军四万顺涪江而下,增援合川战役。途径涪江中游遂宁城东灵泉山下,被遂宁守将杨大渊率遂宁军民三万余众在灵泉山据险阻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灵泉山阻击战。

传说当时遂宁三万军民被纽磷蒙古大军围困于灵泉山上二十余天,少粮无水。杨大渊便命兵士在灵泉山上掘井取水。一连挖六口井,却滴水不见。

夜里,观音托梦杨大渊说:“将军,五更天将明时,可到山之绝顶,若见一新插杨柳,务掘第七口泉井,见碑即可见水,众生方脱苦海。”

杨大渊醒来急奔山顶,果见山顶绝壁之处,一株杨柳新枝插在那里。杨大渊命兵士在插杨柳处奋力掘井。深不到一丈,果然看见有一石碑,上面镌刻着北宋名士苏东坡手迹“七泉”二字。士兵们抬出石碑。但见甘泉喷涌而出。

军民顿时欢呼,战马饱饮甘泉,奋蹄扬鬃;伤兵以泉洗伤,即刻痊愈。军民振奋一呼杀下山去,犹如排山海浪,席卷蒙古大军。

此为“七泉成井”说。

民间盛传灵泉井为观音菩萨所赐圣水。其源头与南海普陀山一脉相通,所以永不干涸。凡来朝拜观光的群众,以饮泉一杯为慰藉,据灵泉老僧粗略统计,仅年以来饮过灵泉圣水者达千万人次。经专家化验该泉水质,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实为天然矿泉之上品。

3.“姊妹观音”说

由灵泉山平路而上,至上庙西山门下,有古柏一株,主干离地3米处,等分三枝。传说三姊妹化泉救了父亲后,将各自回到自己的道场继续修行。临行依依不舍,相拥而泣。后来,在三姊妹伫立之处,长出了一株柏树,柏树长到半人高,便分为三株,这就是著名的观音柏。

4.“甘露济世”说

灵泉寺山门前原有一座清代重建的石拱桥,叫云灵桥。桥侧曾有4棵大柳树。深秋时节,柳枝上的蜘蛛网上结满露珠,朝霞夕阳之下金光闪动,好似串串佛珠。人们都说,那就是观音菩萨洒下的甘露。时常有入前来取露祛病,相传疗效神奇。

5.观音三眼井

灵泉山半山腰有梵音亭,亭侧有井三眼,每眼井相距不到1米,水至井口的深度却各不相同,据说象征着观音三姐妹的道行各有深浅。其中最深的井终年泉水滴答,声音清脆而悠远,其余二井皆静默寂然。于人们想象中,那是妙善公主在给两位姐姐娓娓传讲着佛法。三眼井水皆清可鉴人,终年不涸。而滴滴答答的水声又似琴音,应和着上下庙的罄声、经偈声、山林风涛声、鸟鸣声,悠然不绝如缕,故名“梵音亭”。

此外。还有“观音洞”、“关刀柏”、“阴阳坟9、连根树”等大批胜迹。无一不与观音传说紧密相联。

大量的民间歌谣,展示了观音文化在遂宁民间的广泛普及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当数始于宋代的川中民谣:

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到灵泉寺,二姐修到广德寺;只有三妹修得远,修到南海普陀山。

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火烧白雀寺》,共行七言民歌,歌中唱道:

遂宁有一自雀寺,千年胜迹万古名。

符秦二干多年前,有一庄王为国君。

庄王生有三个女,大女妙清二妙音。

三女她名叫妙善,生得美丽多聪明。

大姐二姐招驸马,三女妙善不订婚。

庄王发气如雷霆,只望三女招婿临。

谁知三女她不愿。一心一意要修行。

民间流传的《观音出家》歌谣叙述了同样一个故事:

甲子年前生下我。二月十九子时生。

不愿父皇招驸马,一心只想去修行。

父王听得中怨,打在冷宫受苦辛。

白雀寺中遭大难,五百僧尼化灰尘。

多蒙佛祖救我难.七层宝塔念经文。

民间流传的《观音坐莲台》歌谣唱道:观音菩萨在遂宁,二月十九子时生。六月十九得道行,九月十九莲台登。

另有民间古代歌谣唱道:

古代遂宁庄王城,妙庄国王管万民。

年老五十无太子。只生公主三个人。

类似以上记叙观音菩萨与遂宁相关的民谣,据不完全统计,就有首之多。

大量保留千年的地名“活化石”,也证明了中国观音文化之源与遂宁的密切关系。

在遂宁地区,现存大量与观音崇拜的有关的地名,有些甚至沿袭千年.可称为展示观音文化的“活化石”。如:观音乡、水观音村、莲花石、观音岩、观音场、观音寺村、观音沟、观音桥、观音堂村、观音铺村、灵应寺、莲花寺、莲花乡、莲花堰、慈音寺、观音山、观音坎、观音滩、菩提村、观音湖、圣莲岛、妙清街、妙音街、妙善街……

类似以上体现观音文化的地名,仅市区范围内,就有76处之多。

遂宁地名故事:见证千年观音文化的遗迹和文物遂宁地名故事:广德寺与观音信仰遂宁地名故事:蓬溪宝梵寺壁画罗汉像概述遂宁地名故事:“川北迷宫”高峰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