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孔繁森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出彩
2023/1/31 来源:不详9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表彰“最美奋斗者”。孔繁森作为作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感动中国的“改革先锋”成功入选。
“在孔繁森的奋斗征程中,有舒适和艰苦的选择、有艰难险阻的考验,有公与私的挑战,而他经受了各种考验,正确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艰奢、苦乐、得失等九个方面的关系,做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必然选择!”孔繁森纪念馆馆长高杉表示,孔繁森弘扬和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知重知难,负重克难。
高杉说,孔繁森与和平年代在内地产生的英模人物的最大不同,就是工作、生活条件的异常艰苦。岗巴县海拔公尺,被西方医学界称为“生命禁区”,光缺氧这一点,就能让人筋疲力尽,身心俱疲。高海拔环境不仅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且那里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交通,随时都可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生命危险。所以,在西藏,最痛苦的是思念,最危险的是路上。
“一边是虽然清贫但可以方便照顾家庭的副县级干部岗位,一边是海拔多米、生活条件艰苦、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作为一名结婚成家的男人该怎么抉择?”高杉说,年4月,孔繁森经过艰难抉择最终响应组织号召,自愿报名援藏,开启了他第一次进藏、第二次进藏、第二次延期留任西藏的奋斗历程。
当时孔繁森进藏的工作、生活条件有多苦?高杉举例道,孔繁森等15名援藏干部从聊城到济南稍事学习调整,就乘车到郑州,沿陇海线西行三天三夜到玉门关,然后到甘肃县柳园火车站。由柳园改乘汽车到日喀则,几个司机轮流开,每天长途行车十四五个小时,最少用半月时间。特别是到了五道梁、沱沱河,从海拔30多米上升到米,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孔繁森不顾自己身体的痛苦,一个一个地照顾高反严重的队友,帮助喂水送药。在岗巴县,下一次乡要一个多月,到最远的乡村需要走十天,有时一天也找不到一个村子。县级干部每个月发8斤富强粉,吃糌粑、喝酥油茶,一开始都不习惯。而且当时还是计划供应时期,柴米油盐酱醋都不供应,食品缺乏,由于缺乏维生素,大家出现头发脱落、口腔溃疡、嘴唇开裂,流鼻血,指甲盖变软,皮肤绷口子、体重下降等现象。第二次进藏后,他们这32名援藏干部中,就有7位同志住院,5位因适应不了高原反应提前返回山东。赴任阿里,工作和生活条件就更加艰苦。当时,阿里交通、通讯不便,地里只长大头菜和萝卜,吃的所有瓜果菜都是从公里外的新疆叶城运来,连烂带冻损失一半。冬天是脱水干菜、粉丝、海带,年狮泉河食品副食品物价飞涨,白菜每棵30元,大葱每棵10元,小白菜每斤1.5元。
“因为交通条件恶劣,孔繁森先后经历了岗巴落马、拉萨车祸、革吉遇险三次生死考验。一般人经过一次危难就会后怕不已,一生谨慎,但孔繁森却历经危难志不移,越是艰险越上前。他干事创业、造福群众的初心,从没动摇和改变!”高杉还告诉记者,“据迟浩田副主席回忆,他和孔繁森两次见面,都听他说过‘活着就干,死了就算!’的话,最后一次离孔繁森殉职只有四个月!这也说明,在那样艰险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孔繁森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准备。”
高杉感慨道,孔繁森是一个三次大难不死、最后不幸倒在考察工作途中、牺牲在和平年代人民英雄,感人至深的是他的生命终结方式。年11月14日,孔繁森率队从阿里出发,到29日,孔繁森带领党政考察团赴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考察边贸工作途中遇难。他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四天,为阿里打开向新疆全面开放的大门,解决了大量制约阿里发展和干部群众生活的交通、能源、粮食、外贸以及人才、干部退休安置、疗养、子女上学等十三个重大问题,践行了他28年前,写在入党志愿书上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