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侨乡村落,无奈空置的15栋洋楼,却

2024/7/31 来源:不详

有些地方,一听名字就令人浮想联翩,比如“浮月村”。浮月村隶属台山的斗山镇,从海口埠过去有3公里路程,可以搭个摩托车直接到,也可一路徒步,顺便欣赏乡野风光。我是一路走过去的,远处的山峦、绿油油的稻田令人心情放松,途经的小村庄,经常冷不丁冒出个“某某祖居”的牌子,叫人不可小觑。比如这个“胜华里”,香港前“财爷”曾俊华的祖居就在里面,而这样出过大人物的岭南古村,当地多不胜数,让人暗自一句:台山,一个神奇的地方。浮月村名字的由来,据说源自村里一位穷秀才在修门楼时撰了一幅楹联“浮台凤阁出富贵,月殿龙楼产英雄”,但秀才姓甚名谁无人记得了。让浮月村出名的,是洋楼多,因为村中出洋的人也多,据说现在村里居民只有多,但海外乡亲却有近0人,这个比例是不是有点惊人呢?上世纪初,村里人大多漂洋过海去了美加,若干年后,荣归故里的“金山伯”们将自己在海外所见所闻带回家乡,而留存最久的便是15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别出心裁地坐落在村庄的小溪边、田野里,当初的无心之举,几十年后却成了“台山八景”之一。浮月村的村头村尾各有一座门楼,门楼附近都有一座亭子,台山华侨多,门楼和凉亭上都有捐赠者的名字,这也是侨乡所常见的了。而凉亭的安排甚好,村民们休息等车时,有个遮风挡雨之所。走入村中,印象深刻的是村子干净又宽敞,水泥地面平整,若有宴请,就地摆个几十围都不是问题。老人们聚在榕树下聊着家常,见有生人来问,都知是来看洋楼的,微笑着扬手一指:“往那边走吧,都在后面。”洋楼几乎都以楼主的名字来冠名,名字刻在了高高的山花上,让见到的人赞叹之余,更是一种成功人士的标榜,比什么门牌号码都好使。先见到两栋洋楼,其中最具名气的是“贤安居”,为旅美乡亲陈贤安所建,有名之处在于陈先生之子陈焕展,据说是制造出美国第一架太空望远镜的科学家。它的特征是用红砖做墙,几十年风雨侵蚀已褪去了最初的华丽,就像历经岁月洗礼的妇人,有的是另一种风韵了。山花上的楼名已被完全抹去,只能借助墙壁上的语音介绍来获取一些讯息。贤安居楼上四角有凸出的角楼,也叫“燕子窝”,是结合了碉楼建筑的防卫需要,最显眼的还是顶部的穹顶,像个将军的头盔。楼上还有人住,晾晒着衣物,是帮屋主代管房屋的人,而后人应该很久没有回来过了。洋楼都大门紧闭,不可入内参观了,有的也做了其它用途,比如文创之类,有座洋楼后面修了条铁扶梯,可以直上二楼的高度,视野更加开阔,远处的田野、沧桑的洋楼散落其中,像一幅水墨画般打开。若一早一晚来到这里,阳光自不同方位照过来的,画面又有不同。英庐的廊柱很漂亮,尤其是从侧面看的时候,很有罗马式建筑的风格,可能也是15座洋楼中修建得较晚的缘故吧。而下部则没有多大变化,更像一座碉楼,精巧的窗檐下则是厚厚的木板,当年应该还有钢板在外层。在群贼环伺的年月,“金山伯”们即使想好好展示一番自家洋楼的精美,也似乎有所顾忌。15座洋楼中,有一座显得特立独行,偏安在村子的一隅,它叫“中山阁”,光听名字都觉得不一般,令人想不到的是,它还真和孙中山先生有点联系。楼主陈国麟的父亲陈栋华,与孙中山先生早年在美国有一段革命情谊,而这无疑是值得家族荣耀的一件事,所以将楼命名“中山阁”。一栋四层的洋楼,下面两层封闭,三楼的回廊上修了防护栏,与其它的洋楼隔开了一段距离,设计也相对简洁一些,有那么一点点孤傲的味道。所有洋楼都在民国时期修建,最早的建于年,最晚的年,虽然没有哪座算得上台山数一数二的洋楼建筑,但胜在数量居村落之首,且栋栋风格迥异,也称得上一个洋楼的小博物馆了。除了洋楼,村里还有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隔出一条条深巷,老人家坐在门口摇着蒲扇,对偶尔从巷口望过来的好奇目光,不惊不喜。最前排的是“陈公祠”,陈姓无疑是村中大姓了,从那些洋楼的主人便也可知一二。浮月村本身的风景就很美,村前一个半月形的水潭,好几棵大榕树分布在村子中,其中还有一棵“姻缘榕”,在旅游旺季,来村里的游人定少不了去沾好运的。台山、开平相隔不远,洋楼建筑上有些相似,上部洋楼,下部碉楼,但台山的明显变化更多一些,洋楼与村落这样的侨乡特有景观,总令我驻足忘返,而浮月村是其中印象很深的一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