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冬季最迷人的村庄,三面高山还是贡鱼之
2025/3/16 来源:不详爱旅游,爱生活。朝天“贡鱼之乡”鱼鳞村图/文李晓英高旗孟超早就听说四川广元,朝天鱼洞乡有“贡鱼之乡”的美誉,传说鱼洞乡也因此得名。冬日暖阳,把山水秀丽的“鱼洞”鱼鳞村装扮的格外漂亮,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人,白墙青瓦,错落在鱼洞河两岸,公路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鱼鳞村村主任惠俊仁骄傲地说,“晚上这里灯火通明,小山村特别美丽”。鱼鳞村海拔多米,三面高山环抱,鱼洞河蜿蜒而过,潺潺流水,清澈欢快,沟壑密布苔藓和青草,瀑布,奇石,溶洞,让小山村更加迷人。据69岁的退休教师郭友富介绍,历史悠久的鱼鳞村因有“鱼洞”,又出“贡鱼”而闻名天下,古时就有“不交皇粮交贡鱼”的传闻。“鱼洞”是由坡谷下两眼地下泉眼形成,“左细鲤,右白甲”,遇特殊的天气,“贡鱼”会大量涌出,大的有五斤左右,有时上千斤,非常壮观。因“贡鱼”通体细鳞,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也因其头部,长有剑状的骨头,又被称为“剑鱼”,从明代开始就为皇家贡品。“贡鱼”又称“冷水鱼”,下游两里多,因水逐渐变暖,“贡鱼”从不游去。附近村民都有钓鱼和捉鱼的爱好,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今年四月曾有村名钓到一条“贡鱼”,图片一直保存在村主任惠俊仁的手机里,这应该是“贡鱼”其中的一个品种,体型较长,鱼尾,鱼鳍呈浅红色,是现在唯一能看见的“贡鱼”模样。“贡鱼”很象嘉陵江边,剑阁江口镇附近的“红尾滩”鱼,这种鱼对水质特别讲究,喜欢流水,不同于其它鱼类,肉质晶莹剔透,特别鲜美,只是我们忽略了它头部有无剑状骨头。鱼鳞村自古就有“淘石缸”的习俗,在村子附近的河谷里,保留着一口天然大石缸。传说有一年,遇上大旱,地裂河涸,鱼洞也不出鱼。村民们说是得罪了鱼神,便要祭天拜神,大家正苦于没有神坛时,忽见河边冒出一口石缸,大家说这是天意,便备好贡品,虔诚参拜,正在把缸中的水,一瓢一瓢勺出时,突然,石缸内翻起一硕大鱼尾,弄得水花四溅,刹那间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几天后,水退了回去,鱼又涌出,这可喜坏了村民们,他们靠吃“贡鱼”,度过了难关。为了感恩老天厚爱,村民们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大庙,取名“鱼鳞观”,从此,年年贡奉,香火不断,村民们便过上了丰调雨顺,粮丰鱼美的好日子。年村民们在挖塌陷的鱼洞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清代石碑,洗净后一看,竞是皇帝御赐的“贡鱼甲天下”字样,立于清朝道光二年二月初十。右边刻有“鱼洞乃鱼,细鲤白甲并生,左右有规出入,品味后世鱼之首,明清指成贡品,上奉帝皇,庶民免纳苛捐。左边刻有“宣宗旻宁壬午年仲春初八日书,道光二年,旻宁帝御驾亲察,欣然命笔扬毫竖石而赐谕。佐证了鱼鳞村的“贡鱼”,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可惜的是“鱼洞”在年大面积塌陷,洞口被堵塞,偶尔只有小鱼游出。村民们非常怀念“贡鱼”带给他们的惊喜和快乐,便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在上游“龙洞”处,利用优质泉水,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以解人们想吃“贡鱼”之谗,打通鱼洞,让“贡鱼”复出,也不是梦想,只是地质结构复杂,尚需科学论证。鱼鳞村是“贡鱼之乡”,同时也是樱桃之乡,山水乐园。距广元市区仅三十公里,春暖花开时,来这里游玩,不仅能让你大饱口福,还能让你大饱眼福。亲爱的读者,我是最爱广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爱旅游,爱生活。愿我的文字和图片能给你平淡的生活增添些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