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土地这样长出现代产业
2022/9/26 来源:不详北京手足癣十佳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3631.html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贫困地区缺什么,帮扶怎么帮?中化集团以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对接当地资源特色,一套组合拳精准发力,新技术、新理念注入,促贫困地区成长起有生命力的现代产业
瞄准“靶心”:补短板、兴产业,让资源特色变优势
盐碱地也能变良田?内蒙古林西县轿顶山村人想不到,如今竟成了现实。
“春天白花花,夏天水汪汪;春播一袋种,秋收一碗粮。”回想过去,轿顶山村主任唐玉香叹气:村里为啥穷?守着千亩盐碱地,别说种庄稼,连草都不长。靠啥脱贫,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
轿顶山村是林西县的缩影。林西地处偏僻,干旱少雨,耕地万亩,但不少是盐碱地、荒坡地。种地靠天吃饭,农民增收乏力。
中化集团对口帮扶林西县,扶贫千头万绪,从哪破题?
找准贫因。中化扶贫干部胡才志进村入户摸实情:基础差、门路缺,贫困村最盼致富产业。因贫施策,中化“量身定制”扶贫方案,立体式措施落户林西――
改良盐碱地。中化农业的科技团队进驻田间,对7个乡镇9个村亩盐碱地试验改造,深耕、排碱、配方施肥,让寸草不生的土地恢复了地力,为全县20多万亩盐碱地?出了新路。改造荒坡地。中化技术人员开出“药方”,综合利用集雨水窖、滴灌技术,让一片片旱地变成水浇地。
告别低产田,劣势变成优势。中化派专家把脉,林西气候冷凉,光照丰富,适宜发展甜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轿顶山村不少打工农民返乡种起“甜蜜产业”。贫困户李永春尝到甜头:“去年试种了3亩甜菜,亩产达到5吨半。今年又种了9亩,一年至少挣2万多元。”
好产品还需好出路。推动电商扶贫,中化投入资金帮林西建设电商平台,让更多“藏在深山”的土特产走向全国。
今年8月,林西县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脱贫摘帽县。其中,中化的帮扶功不可没。
对口帮扶怎么帮?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脱贫根本之策靠产业。中化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具有多元产业优势,是国内领先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化瞄准产业这个“靶心”,立足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对接当地资源特色,助贫困地区成长一批有生命力的现代产业。
不只是林西,中化在对口帮扶的7个贫困县,探索建立“立项―质询―实施―监督―后评价”的项目管理机制,将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扶贫援助上,通过闭环管理,保障“一县一策”帮到点上,发挥实效。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中化旗下的沈阳化工研究院针对沙化土壤,攻关苜蓿根腐病防治、保水保肥等关键技术,开发出苜蓿增产因子,试种基地增产达15%以上,促进了当地生态产业发展。
在西藏岗巴县,中化协助当地推动岗巴羊获地理标志认证、有机认证,研发全羊宴成为主题菜品,让岗巴羊身价倍增。吉汝村牧民吉律说:“前几年一只羊卖不了元,如今涨到多元,腰包鼓起来,去年家里盖起新房。”
初步统计,近些年来中化集团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亿多元,实施扶贫项目项,新技术、新要素注入,一批特色产业快速成长,激活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准人头:有技术、会经营,让贫困户脱贫有奔头
扶贫先扶智。伴随产业项目的实施,中化的农技课堂、技能培训跟进,着力培育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同样种玉米,科技下田产量翻番!”轿顶山村农民刘金东对农技课连连称赞,过去习惯大水大肥,产量上不来。还是专家有本事,指导大家用上良种,施上配方肥,一年下来亩产达到斤。玉米增产,老刘开始发展养殖:“去年养了20头育肥牛,自家30亩玉米,基本不用买饲料。”
科技激活贫瘠土地。近年来,中化农技人员在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多场次,培训农牧民人,投放测土配方肥吨,投放玉米新品种5万多公斤,发展苜蓿示范基地55万亩,单产提高10%―20%。
培训带来新门路。在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先进村,贫困户王玉芬说:“编炊帚刚学有点难,但老师手把手教,挑苗、拢苗每个步骤多练习,就能编好。”她家里老人有病,孩子上学,“如今家门口能赚钱,日子有奔头了!”
炊帚编织背后是一条产业链。中化扶贫干部、阿旗副旗长吕海涛说,先锋乡坡耕地多,种粮不行。经调研,种笤帚每亩纯收入―元,而手工编织后,附加值能再提高2至3倍,效益可观。
让草编产业落地生根,中化投入万元资金,建起集生产、研发、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厂房。引导成立盈嘉农牧业合作社,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联手相关部门建培训基地,让贫困户成为技术工人。先锋乡党委书记张立铮说,全乡种植笤帚苗余亩,明年将带动周边发展到3万亩,有了草编加工厂,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学手艺挣钱的多了,小笤帚带来脱贫的希望。
聚焦新产业。在林西县,中化加大电商培训,带动创业就业人员人。大井镇金鸡岭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姜富贵说:“搭上互联网,销路宽了,小笨鸡一年能卖10万只,收入近百万元。”
助力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青海大柴旦,中化参建中心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在林西县,援建乡村幼儿园,解决多名偏远农牧区孩子入托难题。在对口帮扶的7个贫困县,中化设立了“中化奖学金”“中化奖教金”,助力城乡教育均等。中化员工自发开展“圆梦助学行动”,4年多捐资万多元,“一对一”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让更多孩子安心完成学业。
谋划长远:着眼绿色生态,打造有竞争力的新产业
“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靠传统模式难有出路,必须高起点谋划,用绿色、生态理念打造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宁高宁说。
在岗巴县广袤的草原上,白云朵朵,碧空如洗。中化援藏扶贫干部刘凡坦言,全县平均海拔米,草场万亩,核定载畜量14.6万只。“43亩草场才能养一只羊,岗巴羊数量几近极限。”
既要保生态,又要富口袋。在中化推动下,岗巴镇门德村建起了岗巴羊标准化养殖场。推动科学养殖,中化今年投入万元,定制专用饲料1吨。通过短期育肥,“放养”变“圈养”,试养的只羊将提前一年出栏。
在岗巴吉汝村,中化今年11月捐赠的辆摩托车已送到村里,帮助牧民们实现了骑摩托放牧。未来两年,将加大投入集中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乡村道路、民房改建,让这里的好风景变“好钱景”,成为旅游胜地小镇、爱国主义教育小镇。
传统农业不断升级。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中化农业的MAP(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扶贫示范农场落户,流转新平村亩土地,以土地托管为核心,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打造优质高效甜菜基地。
“都是新品种、新技术!”在农场打工的新平村农民孙贵荣一一细数,甜菜品种是从荷兰、德国引进的,滴灌设施是以色列的,省水省肥,增产效果好。村里成立农牧合作社,带动村民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等多渠道增收,今年全村户户均多元。孙贵荣说:“我们夫妻俩一个月收入元,再加上分红,年底稳稳脱贫。”
打造品质农业。在阿鲁科尔沁旗游牧核心区,中化以黑头羊为主要羊源,以纯净、绿色定位打响“塔林花”品牌。今年的“双11”期间“塔林花”羊肉成为爆款,当日销售11万元,鲜明地域特色的消费品牌,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在已经脱贫的林西县、青海大柴旦和德令哈市等地,中化帮扶举措仍在发力。“脱贫不是为了一时摘帽,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宁高宁说。
《人民日报》(年12月16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