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到塔克逊任指导员环境太艰

2022/12/28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我在塔克逊的岁月(1)

谨以此文献给塔克逊历代指战员

刘光福

首先向西藏岗巴县塔克逊建点以来历代的服役指战员们致敬!祝你们生活幸福!吉祥安康!

年3月15日至21日期间,我看到央视《岗巴精神岗巴兵》的视频后,了解到现在的塔克逊连队除海拔自然条件沒有变化而外,指战员吃、穿、住、行、学习环境、通讯设施设备、巡逻交通工具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彰显了我国富军强,打造出铜墙铁壁的边防哨所的现实。作为一名塔克逊连队的老兵,我心里非常高兴。

我于年12月18日离任昌龙代理连长,于20日前往塔克逊连队任政治指导员。年9月离开塔克逊前往岗巴营工作。转眼之间,离开塔克逊至今三十六年,看到《岗巴精神岗巴兵》的视频,我边看边回忆过去亲身经历,当年的情景始终挥之不去,索性结合当年的工作笔记,整理书写了以题为“献给塔克逊历代指战员”、“年大比武”、“执行‘’计划”、“塔克逊的住房”、“神奇的‘8·9’事故”、“林卡生产班”、“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塔克逊拾零”、“知己知彼、守土有责”等拙作,用浅白的文字记录耳闻目睹塔克逊连队成长的故事奉献给大家(拙作中不妥之处,请读者留言纠正为谢)。

塔克逊自建点以来,无数指战员经历风刀霜剑磨难,在滴水成冰、生存异常艰苦、胸怀守土有责的壮志,为各个历史时期连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塔克逊主峰”碑是他们无私奉献青春和血汗的证明。

今非昔比的塔克逊,从建点至今一花甲又两岁,从上世纪垮入新世纪,沧海桑田,前后变化巨大。曾任塔克逊的梁连长说:“战士们付出很多,要继承连队老前辈精神,艰苦朴素不能丢。那是一种精神,高原红柳活得傲风斗雪,人更应活得有精神”。

驻地海拔高,风沙大。据年12月入伍分到塔克逊边防队的老同志讲:“他们入伍后驻扎在大石崖顶上的尼姑寺庙里,步行到西北侧一小水凼凼里,用瓷盆端水作饮水用。若遇吹风时,迎着扑面而来的风行走,大风会在瞬间,将你端的瓷盆里的水吹得精光,身上衣裤打湿透。风吹得使你将窒息的感觉,很多时候手中的空瓷盆都会被刮走。”常年风沙弥漫,大风能将泥沙刮起,从住地后面“卧龙”山脊上铺天盖地而下,沙砾打在铁皮房顶上,沙沙直响,飘落在房前屋后,堆至门前窗台上,室内床上铺满沙粒那是正常的事;外面刮大风,室内有小风;外面砂砾跑,室内沙粒少不了。

当年我在塔克逊任指导员期间,我住的小房间里,玻璃窗的玻璃周边缝隙用报纸撕成手指拇宽的条条用面粉浆糊糊上,床上用一张塑料簿膜盖上,每晚上睡觉前,簿膜上总有沙粒。班排战士睡的通铺上面沙粒就更多了。砂砾飞到玻璃窗上打得啪啪直响,塔克逊大坝子形成“旋涡式”龙卷风,若干大的圆沙柱漫无边际地自由旋转,车辆遇着此龙卷风沙只有停车躲避,“礼”让后行,否则,挡风玻璃会被打碎。所以塔克逊大坝子方园几十公里不同程度堆积着沙丘、沙埂、沙沟、沙河比比皆是。

塔克逊至达吉山口有一道“大沙河”就是由此导致形成。冬(春)季节中午12点,风大得出奇,龙卷风将地面砂砾刮起来形呈几米大的沙粒柱子伸向云霄,沙粒柱子底部在地面疾速奔跑,呜呜的呼啸声震耳欲聋,铁皮房檐口的铁皮被吹得哐当哐当的声音特别刺耳,莫说风吹石头跑,就是连队会议室铁皮屋面挡头,用三根八号铁丝扭成“麻花”形状的铁丝绳,从屋面挡头甩下地面套上七、八个人才拉得动的石头,屋面铁皮木板同样都被风吹翻;八十年代初,两个温室的三角钢架被大风“抬到”10米以外的空旷沙坝上,尔后才修围墙,然而土坯围墙经常被风刮倒成大缺口。

使人提心吊胆的是某号阵地上那两座土坯房(年建点后修建的),害怕被风吹倒,所以,冬(春)季节,战士们宁愿住在隐蔽部或者碉堡内,比较安全些,也不愿住在那栋年久的土坯房屋内,害怕飚风把房屋吹倒,导致人员伤亡。

由于驻地海拔较高,自然气温寒冷与吹风冷酷相结合,就是“雪上加霜的冷”。我住的是单间房,烤火季节,晚上烤火的温度应“储存”在室内,还是有一定温度。然而,一只铁水桶装的水,第二天早上起床臼水烧开水时,水桶水面上都有冻结一层簿冰。早上穿毛线袜子,再穿毛皮鞋,都沒有温暖的感觉,与穿一双半胶鞋沒有什么区别。各班战士们住的大房间,睡的通铺,我深更半夜查铺查哨时,用手慢慢地试探熟睡战士的双脚,根本沒有溫暖的感觉,给人冰冷的刺激;有的战士倦缩成一团,真是“睡如弓”的姿势。隆冬季节,早上八、九点钟,洗衣服晾晒时,你将衣物立即从盆子里捞起来,捉住衣领分开衣服迅速甩上铁丝上面,衣服马上结冰,象一张晾干的“牛皮”一样,碰碰直响,在晾衣服前,千万不要赤手擦摸晾晒衣服的铁丝或者接触铁丝,否则,手掌会被铁丝粘住。

夏天多数战士都穿着绒衣绒裤加毛背心。象我这样的身体,夏天也要穿着保暖的棉衣棉裤,只有讲求温度而不讲究风度,冬天外加绒衣绒裤。年施工,笔者穿着绒衣绒裤施工,早晚还是不适应冷冻的自然环境,仅一个星期沒有穿棉衣棉裤,结果又恢复脱去夏装换冬装。有的战士笑着对我说:“你不愧为一名老棉裤,施工还穿着棉衣棉裤”(战士们也不知道我患有寒腿病)。我笑着回答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党和人民一年给我发放一套棉衣棉裤就穿吧,风也吹不透”。

由于塔克逊冷冻期长达八、九个月,在冷冻期间都可以烤火;如果条件许可,一年四季都可以烤火,也就是说起码要备足八、九个月烤火燃料,主要是捡牛粪、背羊粪为主。

在塔克逊要度过隆冬以及春季的半年时间是很艰难的,给干部战士们带来的生存艰辛就多得多。我在塔克逊任职近两年时间里,战士、干部们过冬烤火燃料事情,上级根本无法过问关照过冬的事情,都是由连队自行解决,而且在当年秋季,冬季期间,连队要多次安排过冬烤火燃料的准备工作,利用星期天晚饭后,召开副班长以上人员会议,专门布置外出捡牛粪,背羊粪或者挖草饼会议(我转业至今,经常看到街道地摊上把那种黄色草饼当药卖),为备足过冬烤火燃料做好全连战士动员工作,在连队规定时间内,每个班都要备足过冬烤火燃料。并注意与牧民的军民关系,防止个别牧民不准战士捡牛粪、背羊粪而发生冲突,以致牧民到连队告状等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导致军民关系紧张。

当年,塔克逊指战员为了储存过冬的燃料,在安排时间内,上午八点多钟,各班战士在班长带领下,三五成群提着麻袋,有的用背包绳係着两条麻袋(装50斤大米麻袋两条,装斤大米一条,用背包绳梱在腰间);有的战士扛着“铁筛”、园锹、变形不能蒸饭的铝格子、小铁皮铲、战备小园锹或坏了把子的菜刀、扫帚等工具,分别向山珠岭、江公拉、颇午许三个不同方向前行,单边步行十多公里,提着麻袋满山遍野寻捡牛粪,有时能碰上牧民的旧牦牛圈,但牛粪基本被牧民捡干净了的;有时能找上牧民的新牦牛圈,在无人员、无猎犬或无藏獒守圈的情况下,步入牛圈内捡牛粪也有发生。但行动要快,撤退要迅速。当然也有个别牧民也会找上门来,连队领导一概否认无此事。现在想来,挺有趣的。

有的班长带领本班战士在冬季牧场羊圈里,战士们蹲在地上,一只手撑在地上,一只手拿着铁片或沒有把子的烂菜刀作为刮羊粪的工具,收刮羊粪;有的战士一只粗糙的手把羊圈边沿的羊粪颗粒收刮成堆堆;有的战士用扫帚扫羊粪成堆,尔后把铁筛树立起来,一人或二人用园锹把羊粪撒在铁筛上,筛去尘埃,溜下颗粒;有的战士拿着铝格子当筛子筛羊粪颗粒,一个班上的战士就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收刮、筛选,再装入麻袋,在此工序过程中,又沒有口罩戴,灰尘钻入鼻孔、口腔内、耳朵内,面部都是灰色的。

不论是捡牛粪的战士、还是装羊粪的战士,每人一大麻袋牛粪或者羊粪,小麻袋两麻袋牛粪或者羊粪装满后(斤装的背一麻袋,50斤装的背两麻袋),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吃点压缩干粮,干粮伴着手上的牛粪青草味或者羊粪尘埃一起入嘴,嘴里嚼着干粮与牛粪青草味、羊粪异味至今难忘。战士们补充饥饿后,背着牛粪或者羊粪回连队的途中,同样的麻袋,羊粪重量就超过牛粪的重量。战士们爬坡上坎累得张着嘴巴仰天扑哧扑哧大喘气的模样;上坡脚又软,下坡脚打闪,平路腿无力,肩膀似马啃,时至今天都难以言表。

战士们背回来后,还要把牛粪一砣一砣地摆在铁皮房顶上,羊粪摆在房前空坝坝里翻晒数天后,又才用麻袋装好存储入库。那时发给战士们的长背包绳、背包带都是背牛(羊)粪背断了的;多少麻袋反复背(装)牛(羊)粪而自然损坏,上级后勤部门按规定都要扣减连队包装经费,为此,也导致连队生活费超支而影响连队生活,同时,还要受到上级通报批评。自塔克逊建点以来,干部战士们如何捡牛粪、筛羊粪、晾晒、收藏的工序,都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未完待续)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今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