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八个被遗忘的湖北古村镇,其中就有咸宁

2024/12/12 来源:不详

缓缓飘落的小雨敲打门窗李子掉在那块似曾相识的土壤厚实发亮的石板路上有欢乐的记忆在那段被遗忘的时光当时年幼沉默的他,古镇老村渐渐地浮现……(一)赤壁羊楼洞尘封的茶马古道起点羊楼洞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赤壁6大古镇之一,是“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历史极盛时茶庄二百余家,人口近四万,“洞茶”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大茶市”,誉称“小汉口”。据载,早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经此茶马古道,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出大江运至汉口,溯汉水至襄阳,然后舍舟登陆,改用蓄驮车运,经河南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再经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到张家口,或从晋北的杀虎口入内蒙古,再由晋商驮队穿越大草原与荒漠,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西伯利亚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时湖北版图上只有两个地方称得上“闻名遐迩”:汉口,羊楼洞。如今羊楼洞还保存着一条湖北省内最长、最为完好的明、清石板街。这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宽4米,长千余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两边80余处古店铺,深宅大院,石柱木门,青砖青瓦,雕梁画栋。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通向镇外的青石板路面上可清晰看到条条深槽,这是当年运茶的独轮“鸡公车”留下的车行印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羊楼洞茶业发展的兴盛景况,见证着昔日的喧闹与繁华。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二)廊桥遗梦历尽沧桑的咸宁刘家桥刘家桥,位于中华桂花之乡咸宁桂花镇境内,距华中重镇武汉90公里。刘家桥是汉皇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建筑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已聚族居住4个世纪,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刘邦幼弟,西汉楚元王刘交,又被封为“彭城王”,是为刘家桥人的封王始祖,由他而始,传承至刘家桥已有八十一代。刘家桥,是“彭城世家”、“墨庄世家”,又是帝王之后。这里青山环绕、古木参天,村里的老屋、雕梁镂扇、楼栏围核,虽残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在历史上,刘家桥世代过着农耕为主的田园生活,至今村里还存留许多古代用过的工具,这里又是书香门第,民风淳朴、古风凝重,小村人的生活,犹如一曲江南丝竹的小唱,舒缓有致,平静如门前流水。刘家桥廊桥,是一座砖木古廊桥,虽历尽沧桑,仍岿然不动,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桥前连接的破碎石板古驿站,据说古时可通汉口;过去,这里是通山、江西通行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昔日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古廊桥已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不知可否使人遗梦。(三)八流湾穿越百年沧桑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在古民居里生活、繁衍,这里是历史人文的活化石。当更多的现代人习惯居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而渐渐地远离和遗忘了古民居时,如何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便显得尤为迫切。八流湾,是目前湖北省黄石地区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八流湾的祖先最早是明正德六年从江西永新迁至该地,距今有几百年了。从大箕铺镇出来一边前行一边问路,很难相信在这随处可见农家别墅的新农村里会有古民居的存在。沿着一条贯通八流湾的马路前行,绕过栋栋新建的房屋,终于在湾后方的祖堂前见到了古民居群,真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据当地村民介绍,目前几乎所有的原住居民都建了新房搬出了古民居,古民居日渐破败也就在所难免,眼前的残垣断壁、荒草丛生的惨淡景象自然不足为奇。站在八流湾村头,君已不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四)悠悠大冶上冯村走近湖北大冶上冯村古民居,得益于在大箕铺镇吃饭时店老板的介绍,进村的一段路较难走,不时有工程车路过,小心驶过铺满细石子的村际公路这座沉睡在大山脚下的上冯村民居得以展现在眼前,据世代居住于此的74岁冯姓老人介绍,上冯古村落距今已有五六百历史。相比之下,这里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在建筑风格应该以徽派为主,兼顾赣派。民居依山而建,寻着山路而上,一片连着一片。古树参天下的青砖、灰瓦、木窗、木门带来夏日里的丝丝凉意。村口一处工地似乎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正在平整地面修建类似广场的东西,风尘仆仆给人带来一丝忧虑。想到了我的故乡与童年,位于三峡坝区的昭君故里高阳镇,曾经的一座依山傍水的秀丽古镇。现在已静静地躺在几十上百米深的水下。夏日午后渐渐远离的上冯古村落,真正希望没落的不是我们的文化,更不是我们的根。(五)大冶水南湾四百年的梦回在距湖北大冶城区13公里处,大箕铺镇东山西麓,有一座叫水南湾的古村落,当地人介绍,水南湾老老少少两千多口人都姓曹。曹氏家谱记载,水南湾的这一支族人,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江西瑞昌迁居而来。水南湾古民居属徽派建筑,据传由多工匠历时13年修建而成,距今四百多年历史。以九如堂为中轴线,九重门连通两旁的99间横屋,使整个家族浑然一体。遗憾的是许多房间因年久失修只能用柱子撑住以防垮塌。更有残墙断垣上青苔遍布,旧影斑驳。(六)金口老街站在怀旧的石板路上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金口老街地处长江南岸,金水河注入长江,古称涂,虽然老街房屋多有损毁,但大部分街区仍保持着原有格局和风貌,留下了古风犹在,余韵仍存的石板路。“蜀楚帆樯金口下,东南天地水乡多”。金口这个江南古镇,素有“黄金口岸”和“小汉口”著称于世。年12月29日,中山舰博物馆在金鸡湖畔破土动工。两年之后,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中山舰博物馆及其旅游区将出现在长江之滨,金口积淀着丰厚文化底蕴江南古镇将再次牵动人们的思绪,让我们顺着古镇的记忆去翻开她尘封的历史。金口,是古代商品集散地和中转港口。清人段灿撰文云:“踞口比屋而居者,星布棋列如画,四方百货,日夕牣集,舶舻帆墙,络绎不绝”。民国初,正街与西横街两街两侧商铺栉比,摊贩密布,市面繁荣。现后山街还保留约米长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七)古朴的孝昌小河溪明清一条街据称位于湖北孝昌的小河溪,远在北宋时期即为驿站,现仍保留着古朴考究的“明清一条街”。街道长近三公里,曾设有山西会馆、陕西会馆和咸宁会馆。这里的民居建筑是“同山共脊”,彼此相连。里屋结构典雅,从街道上的门面开始向里一重一重的加深,少则三、四重,多到八、九重。民居木质门窗、楼阁雕龙画凤,内容丰富,饱含浓厚的地方特色。漫步小河古镇,品历史之幽香,有诗云:观山耸翠柏松苍,溪水洄澜荷芰香竹港清风三径静,妆台夜月五更凉石桥晚眺工商集,岳寺晨钟僧道藏菜囿联村沙地远,书声满院后儒昌(八)孝昌王店古镇谁的前世今生烟雨五月,闭着眼相见茶花般质朴优雅的湖北孝昌王店小镇。几近傍晚时分的一次邂逅,恍若跨越时空来到百年前炊烟袅袅的小巷。芬芳的乡土气息和田园诗意,亲切、朴素而恬静。有一群人,在这僻远寂寥的江汉平原深处,生生不息。忠实恪守着历史,人与自然的这份和睦。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