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迎来了30岁的生
2025/1/1 来源:不详你可能还记得,那双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大眼睛”。但你可能不知道,距离“大眼睛”苏明娟家乡20多公里,就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所在地。改变“大眼睛”们命运的希望工程,正是从这里“萌发”。今天,全国首个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迎来了30岁生日。年5月19日正式落成的它,如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破土”:30年来,它见证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希望;它和两万多“兄弟姐妹”一起,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点亮了无数梦想与未来。▼上图为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前身——彭氏祠堂(资料照片);中图为年拍摄的希望小学全貌(资料照片);下图为年9月3日拍摄的金寨县希望小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端摄)。金寨县希望小学前身是南溪小学,该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占地面积不到平方米,教职工不足10人。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建立希望工程,成为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基金。年初,青基会捐款4万元,省、县、镇配套资金,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开建。同年5月19日,新教学楼启用,大家都冲进了新教室,孩子们摸着崭新的书桌,坐在新的椅子上不想走。翻拍照片: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隆重剪彩。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作为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不仅实现了许多贫困儿童的求学梦,也让他们因为知识而改变着未来。30年青山依旧,这个深山里的“90后”不断“生长”,从一个最初由祠堂改建的教室,到两层小楼,再到如今拥有数栋校舍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标准化操场的现代学校,学生近人,教职工近百人,数十年间,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变化翻天覆地。校园里一棵从祠堂时代留下来的柏树,见证了历史变迁。以此为原点,一场以“希望”为名的建校行动30年来仍在继续,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越是贫穷的地方,招牌越是闪亮。希望工程将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作为根本使命,先后发起结对救助和“希望小学”建设,有效解决青少年因贫失学、辍学问题。上图为年5月,金寨县希望小学老师胡遵训跑20多里山路为学生胡亚丽补课(新华社记者张曙光摄);下图为5月14日,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通过多媒体上课(新华社记者韩晓雨摄)从“能上学”到“上好学”再到“学得好”,这所希望小学累计培养超过名毕业生。它犹如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破土”,远播至山外的大江南北。从第1所、第所、第0所再到如今的2万余所,30年间,希望小学散作满天星,改写了无数的人生故事,点亮无数个梦想和未来。年,大别山深处7岁小女孩苏明娟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大眼睛,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也就此改写她的人生。如今已是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的员工,多年来她坚持捐助贫困生,让爱心的种子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左图:年4月,苏明娟在金寨县张湾小学课堂上认真听课,新华社发(解海龙摄);右图:5月15日,苏明娟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办公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韩晓雨摄)。年出生的金寨南溪镇青年彭显达受助后一路读完了大学,年报考公务员回到家乡,如今是金寨县古碑镇的党委委员,在脱贫攻坚一线踏下坚实的足印。左图:年5月22日,彭显达(三排中间)与同学在校园中合影留念(翻拍照片,受访者提供);右图:5月17日,彭显达(右)在金寨县古碑镇黄集村推动光伏扶贫工作(受访者提供)。年出生的周玉梅是希望工程救助的首批贫困学生,年她放弃在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金寨,成立安徽首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如今她和团队已经帮扶了多位家庭困难的孩子,自己还收养了一名女童。左图:10岁的周玉梅(左一)与家人在金寨县花石乡竺山村合影。(翻拍照片,受访者提供)右图:年1月,周玉梅(前排右一)在金寨县吴家店镇为贫困学生送助学金和新年礼物(受访者提供)。余正辰是金寨县希望小学年的毕业生,年他又回到母校,站上了讲台,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爱与美,带着他们绘出“希望”。上图:年6月,余正辰(前排右三)与老师同学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校园中合影(翻拍照片,受访者提供);下图:5月15日,余正辰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教室中为学生授课。新华社发(受访者提供)。年,金寨青年邓磊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中国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年,我初中毕业,恰逢希望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50位‘希望之星’,我有幸被选中,在浙江平阳的一所学校读高中,学杂生活费用全免。”邓磊说,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如今36岁的邓磊已是一家国企的管理者。据他介绍,当年选拔的50位“希望之星”,如今有社科院教授、医院主治医师、知名企业家等等。从希望工程收获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面对困境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和知恩图报、自助助人的公益情怀。”邓磊说。左图:年,邓磊在老家金寨县沙河乡高牛村时的童年留影。(翻拍照片,受访者提供);右图:年7月,邓磊与孩子的合影。(受访者提供)从第一批希望工程救助生走出校门,“巨浪”就在不断地增长。如今,希望工程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上图:年,金寨县希望小学首批希望工程救助生合影(资料照片);下图:年9月3日,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课间玩耍(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从捐款捐物,到更高层面、更广范围的公益融合,希望小学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更引领着社会风尚。上图:金寨县希望小学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收据(资料照片);下图:年9月3日,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上音乐课。(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30年时光能做些什么?能让一棵树开枝散叶,能改变无数人的容颜……它更能沉淀一颗初心,矢志不渝。56岁的余淦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元老级教师,这是他在此工作的第37个年头。余淦从年起就在这里任教。初建的学校设在彭氏祠堂里,“窗户没有玻璃,都是拿纸糊的。一到阴雨天,没有电灯,教室黑漆漆的,漏雨再正常不过。”余淦说,一块木质黑板、两三支粉笔便是所有教学器材,长桌长凳上三五个学生并排而坐,写字时得小心翼翼避开桌面上开裂的长缝。如今,他向年轻教师学习,讨教如何对着电脑上网课,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上图:年5月,余淦在金寨县希望小学图书室里辅导学生兴趣小组(新华社记者张曙光摄);下图:5月14日,余淦在金寨县希望小学的教室授课(新华社记者韩晓雨摄)。从年开始,江苏省昆山市的周火生老人便把目光投向大别山,“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这是退休教师周火生到访金寨县希望小学后在日记里写下的话,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周火生先后百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将自己的积蓄和四处义卖图书的收入用于帮助金寨县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带动了一批爱心人士加入。上图:年9月7日,周火生为了给“希望工程”筹集资金,在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街道上推着三轮车卖书(新华社记者王雷摄);年5月19日,周火生(前右)与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交谈(新华社记者陶明摄)。而立之年的希望小学,未来将继续陪伴着我们成长。因为“90后”的它们,因为永续的希望——少年们正脚下有路,心中有光。编辑
沈立红监制
赵洁*据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等整理▼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彼此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