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牌有界界牌头花开十八朵,龙牌最北枝
2025/6/26 来源:不详花开十八朵,龙牌最北枝。在官庄十八个行政村中,龙牌地处官庄的最北端,与长汀宣成乡接壤,把守着官庄的北大门。古时,曾在龙牌村设立长汀和上杭的隔界碑,两县分界而治。界牌头、龙牌村、上牌、中牌、下牌的地名也因此而来。(龙牌村鸟瞰,图:张兴)龙牌村作为官庄的北大门,不仅因为地处官庄的最北端,更为重要的是龙牌村在明清时期曾是通往汀州府的交通要塞,官庄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道官道由此出杭界。加上回龙片是汀江航运的中转站,中上游的分界点,上承八县首府,下达凤城潮州,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据《上杭县志》载:“明成化十七年,巡抚张瑄以县距府二百余里,奏徙清流玉华驿置此,檄同知程熙规画。弘治二年,知府黄珵奏玉华驿不可省,另设驿于蓝屋驿”。明弘治三年(年)将蓝屋铺改为驿站(同时期还有官庄铺、回龙铺、九华铺,九华铺这个地名至今依然沿用,以后另做介绍)随着驿站的开辟,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物流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日趋增多,过路人马来来往往,商贾迎来送往,这条官道也成为上杭县沟通汀州府的大动脉。汀州明代驿站分布及官道路线,个人推测,早在蓝屋驿设立之前,由上杭县到汀州府的官道沿着汀江而上经九华铺、七里山、蓝屋驿、官庄、余坊、回龙、白石角、界牌头入汀地界。官道都是沿着汀江而上,至回龙村可能因龙头潭山势陡峭,无法开辟官道,然后选下轿下马过渡到彼岸,在龙牌村设立官道出杭境。个人拙见,如有不妥,还望指正。图:蓝龙华宋端平三年(年)长汀知县宋慈整治汀江,炸石辟七滩,汀江航运可通至回龙。明嘉靖三十年(年)汀州知府陈洪范召石匠炸开回龙滩。图:袁松树)当年官道策马飞扬,马蹄疾疾,所以现在公路也称马路,图:蓝龙华朱堡村通往坪头的古道朱堡去往百丈寨的歇脚亭,图:蓝樟明之前介绍朱堡村是石灰生产的大村,同样在龙牌村,因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也形成了大规模的石灰烧制。据《官庄畲族乡志》记载:“清朝,界牌头上牌村民开始以股份制砌筑石灰窑,以柴草为燃料煅烧石灰石生产石灰,时有2个石灰窑(称大、小窑),年产石灰多吨。新中国成立初,中牌、下牌村民亦以股份制筑窑采矿煅烧石灰,时有1个石灰窑,年产石灰吨。年人们公社化后,以生产队为单位煅烧石灰,全村有3个石灰窑,年产多吨。所产石灰质量较优,远近闻名,除供当地所需,还肩挑或船运至邻乡及长汀等地,用作建筑材料及腌制“竹麻”造纸等。年,延续几百年的石灰生产宣告结束”。龙牌村除了烧制石灰声名远扬之外,该村烧纸的青砖青瓦也是“知名品牌”,为龙牌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牌迴澜书室,图:李晓渊)迴环架叠书编酉澜湧溪流字篆丁迴澜书室藏头门联。图: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