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希望清化村溯源
2023/10/26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清化村居洺水之阳、东望紫山,四周群山环绕,南洺河自南向东蜿蜒北上,两岸绿树成荫杨柳婆娑,颇有隋堤垂柳之风韵。历年上游冲击下的泥沙,在开阔处逐渐淤积成一块偌大的平原,占地约有数千亩,俗称:清化坪。因其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况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故而,村民春种秋收产量颇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与五湖村并誉为武安的东粮仓。须晴日,紫气东来,祥云缥缈,南洺河水流湍急碧波荡漾。举目远眺,四处野花烂漫灌木丛生,秀丽的风景、怡人的空气,让人如入仙境流连忘返。因此,先民依山傍水择地而居,并取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清花村。建国后,为了区别于腐朽的旧中国,更是为了彰显淳朴的民风、体现当地的人文情怀,改名为:清化村,有清明教化之深意。清化村区别于典型的农耕文化,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周边储存着极为丰富的地下煤矿资源,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历史悠久的“窑文化”。清化做为冀南重要的产煤区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采矿业就已初具规模,并以其优质的无烟煤,而闻名遐迩。村南的窑神庙,建于明清时期,为了祈求平安、保佑煤矿生意兴隆,当地居民多次集资修缮,如今依旧完好如初、香火旺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清化的煤矿开采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鼎盛时期,不足七百户的清化村,大小煤矿就有数十座,还有许多在外地开采煤矿的村民,几乎家家有煤矿,人人从事采煤业,而其衍生出的洗煤厂、焦炭厂、煤炭贸易以及汽车运输等行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当地蓬勃发展。但是,开采业的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昔日井架林立的田野,如今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过度的滥采乱挖也造成了地下资源的枯竭,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流失。面对着残酷的现实,那些曾经的改革精英们痛定思痛,毅然肩负起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因为他们懂得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道理。年4月开展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年开始洺河治理,并打造生态湿地走廊,年9月随着九龙山生态治理,在旅发大会召开前完美迎检竣工。今年初夏时节,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清化村打响了整治村容村貌、改变人居环境,还百姓青山绿水的战役。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王书记他们的不懈努力,清化的山会更青、清化的水会更绿,清化的村会更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清化村自古就有崇尚耕读传家的习俗,建村以来,历代先民都非常重视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出一批又一批文化精英。远的不说,就大清光绪年间,本村刘文炳、张书几先后考取了贡生,这对于当时的教育水平来说,真的是难能可贵。特别是张书几,因其博学而被朝廷授予“明经进士”之美誉。民国时期,赵允显考取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赵允昌考取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赵宝珍毕业于北京私立中国大学法制科,可谓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光绪三年武安境内遭遇特大饥慌,赤野千里饿殍载道,村民张善田捐粮数十石,设粥棚救济灾民。日夜操劳衣不解带,数月间全活甚众,遐迩乐道之。民国时,村民王庆御车贩煤,路出永年,见道旁有遗金,王庆停车守候,等失主至,原金偿还,乡党义之。现今,清化村更是人才辈出,就读于各大知名院校的莘莘学子数不胜数,并涌现出数位书法、绘画等艺术界大师级的人物。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现村内保存完整的古遗址、古建筑、古碑刻尚有十几处之多:位于村东南洺河东岸台地上,系商代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出土夹砂灰陶残片,上有坑点纹、细绳纹,还有磨光陶壶口残片等。位于村东南洺河西岸台地上,系龙山文化遗址,面积2.55万平方米,出土绳纹鬲口沿陶片、绳纹陶片、豆柄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位于村东南洺河东岸台地上,系仰韶文化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出土绳纹罐口沿、鬲口沿、绳纹陶片等,泥质红陶居多,有石铲等文物。位于修配厂院内,战国时期古墓葬,现存封土,高约2米,占地平方米。位于村东台地上,明清建筑,近年重修。坐北面南,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内部砖劵结构,为无梁殿,外观卷棚布瓦顶。院内存“大清乾隆肆拾贰年”重修碑1通,字迹不清,长0.49米、宽0.41米、厚0.12米。位于村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上分布山门、拜殿、大殿等。院东西两侧为厢房,东厢房中间有张仲景庙。山门面阔1间,进深1间,五檩硬山布瓦顶。拜殿面阔3间,进深1间,六架梁卷棚顶,面阔6.23米,进深3.48米,檐下异型斗拱。存碑碣1通。位于老街关帝庙前,清代建筑。坐南朝北,正对关帝庙。面阔3间,进深1间。金柱置装修,分前后场,两边设出将入相门,金柱后三步梁,前为六檩卷棚顶。整个建筑外观为五脊悬山顶,明柱为青石质圆柱,位于鼓型柱基上,檐下斗拱,为龙头形一斗二升斗拱,柱头科4攒,明间平身科2攒,次间平身科各1攒。位于村南部,民国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4进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25米。一进院房屋倒塌严重,现存倒坐房3间,平顶,走马板前原挂“进士及第”木匾1块,大门东侧有厢房4间;二进院由倒坐房、正房、东西厢房组成;三进院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四进院由倒坐房、东西厢房、正房组成,该院最具代表性,倒坐三间,南倚三进院正房后墙,单坡顶,东侧耳房1间,西侧耳房2间;东西厢房各5间,进深1间,平顶,东厢房稍间设本院大门,外加单步梁,起脊、插飞、布瓦顶,垂带踏跺5级;正房面阔9间,进深1间,平顶,中间3间前出双步廊,起脊、插飞、垂带踏跺4级。整个建筑损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