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丨英
2024/10/22 来源:不详“家家住的茅草房,门前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舍烹郎。”曾经的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是边远、贫穷、落后的标签。提及舍烹,大家都会想起这个顺口溜。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道路,环境脏乱差,面对“出门过爬,回家过趖”的生产生活现状,没有产业,更没有就业。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发展无力,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苦日子。痛定思痛,穷则思变。为摆脱贫困,闯出一条致富路,打一场“翻身仗”。年,舍烹村党支部结合实际,积极引进本村的致富能人陶正学回村创业。“变”从这一刻开始,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摆事实,动员村民合作参股。村里先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共12家企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亩良田好土入股银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刺梨、猕猴桃、蓝莓等水果;将亩石旮旯入股温泉度假项目建设;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旅馆、超市;户村民通过筹资入股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股东。村民张松的超市于年开始营业,其妻子在旅游公司的索道站当收银员,母亲在旅游公司做环卫工。家里还经营着一家乡村旅馆,10间房,17张床位,年收入10多万元。他家土地流转10多亩,每年固定收入余元,好日子让张松笑得合不拢嘴。张松一家只是舍烹村民“入股有分红、务工领工资、创业当老板”的缩影。为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舍烹村利用现有工作岗位,解决贫困人口全部就业,固定工作岗位个。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在走向产业发展和全面小康快车道的同时,舍烹村不忘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将村集体生态林、湿地、水面余亩量化入股到景区景点建设,每年村集体分红27万元;整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万元入股农旅产业,每年分红9.6万元。这些年的发展,舍烹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如今达.3万元。党旗照耀下的舍烹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农旅结合的产业被认定为国家4A级景区。前不久,舍烹村党支部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年,在党的好政策支持和支部的带领下,舍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让村民感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是大家向往的乐园。”村党支部书记陶永川说,在党的引领下,乡村振兴路上的舍烹,必有一番新作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编辑龙飘编审田旻佳刘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