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图腾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之墓龙
2024/12/22 来源:不详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205/k5uq4zd.html图腾是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们在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中掺入了自己的情感,然后对其顶礼膜拜,图腾也就应运而生。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独特的图腾信仰,而信仰的主要对象就是动植物。很多人认为,中华民族以“龙”作为图腾是从夏族中承袭而来,《史记》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商族的图腾就是“玄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多图腾崇拜现象,如傣族的“孔雀”,傈僳族的“弩”,还有阿昌族的“白象”等,可以说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迥异的图腾崇拜。生活在滇中北高原的彝族密岔人是一个长期迁徙的群体,他们的祖先从遥远的洱海岸边来到了乌蒙山余脉,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如砂纸一般,消磨了很多原生的文化,故而对动物图腾的崇拜已无从寻觅,也许从未有过,也许已遗失在了铺满迷雾的远方。幸运的是,他们把浓厚的植物图腾崇拜播撒在了异乡的红土之下,任其在此生根发芽,且凝固在了每一个族人的信仰里,所以直至今日依然如此鲜活。彝族密岔人的植物崇拜对象主要有四类:松蓬、墓龙、马缨和青冈,分别代表了天、地、祖先以及除灾避祸的神祇。作为后来者,滇中北高原缝隙里的彝族密岔人中,很难寻得到更多原始自然崇拜遗迹。在迁移中,很多文化经不住岁月的摔打,慢慢遗失或者流落他乡。现在唯一能承载家族文化脉络的除了松蓬还有墓龙,它们一个由天授权,一个联络土地,更为贴切的说,二者皆是这个族群的图腾,人们将它们奉为最高的信仰。“墓龙”最直接的解释是“墓地之龙”,但实为一种被人们寄托了守护家族墓地夙愿的树。需要选取墓龙树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家中有长者去世,原祖茔地因面积有限没有下葬之所,就得去选新地,密岔语称为“赶先地”,如此就得找新的墓龙树;还有一种情况是家族内部产生了分化,一部分新的家族成员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墓地也就随之分出,这种情况也需另立墓龙。毫不夸张的说,墓龙树是联系一个家族的纽带,它的存在焕发着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族人的情感牢牢的凝聚起来,其地位之神圣是普通灵物无法比拟的,所以在选取时也是尤为讲究的。首先,要放一只毛色亮丽的雄鸡到墓地中,在毕摩悠扬的诵经声中,雄鸡开始附和铛铛作响的法铃,寻觅着自己钟情的树木,鸡啄到哪一棵,便立其为墓龙。这个过程有时只需短短几分钟,有时却长达数小时,更有一日未果次日再找的。雄鸡找到墓龙树后,毕摩将刻有“本山之墓龙”字样的石碑立于树下,并焚香烧纸,叩首祈祷。最后,还得将这雄鸡在墓龙树前宰杀,血溅于树前,再拔下三撮鸡毛就着血贴在碑上,以此来祭告山川神灵,让新墓地得到地神的认可。日后每年清明祭祖,都要用活鸡祭墓龙树,所有仪式也都由此开始,禁止从坟倒祭。待所有饭菜备好后,还要将鸡头、鸡爪、鸡翅放在三个盛有米饭的碗里,带上白酒和杨柳枝再次祭拜,感恩其一年来尽忠职守,保佑整个家族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从墓龙树的祭品还可以看出家族的生活水平,殷实的人家用山羊来祭,普通的就用乳猪,贫穷的也就只有一只鸡了。不过,即便在最困难的年代,人们也都会带上家里仅有的食物向墓龙树表达至高的敬意,并诉说未来的祈盼。墓龙树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松树、杉罗树和青冈栎树等。到了后期演化为从旧家族中分出的新家族只能立同一树种,这大大的加强了家族之间的历史联系,不过也提高了雄鸡选树的难度,毕竟再有灵性的动物,也不可能每次都能遂人所愿,经常出现选不出墓龙的情况。而且,不同村落的密岔人中对墓龙树和家族关系的说法不一,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墓龙树和姓氏的形成有关,比如李姓家族的墓龙为青冈栎树,因为“栎”和“李”通音,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但是,始终没有某一氏族是树的子孙之说,不过仍可认为对墓龙树的信仰是原始图腾崇拜的残留。这些代表土地神的树,经历了百年,往往长得高大粗壮,它们日夜不眠的看守着脚下的墓地和山林。同时,山下的村民也精心呵护着它们,不容任何形式的侵犯,更没人敢去砍伐破坏。因为除了自身对未知神秘的恐惧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同家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往很多家族之间矛盾公开化就是从砍倒对方墓龙树开始的,这也是家族间复仇的标志。墓龙树作为一个家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象征,所以,同一片墓地甚至同一座山都只允许立一棵,否则即被视为家族内部不团结。而且,在山林产权没有明确时候,只要立了墓龙树就表示了对此地的永久占有,不论风水再好或木材资源如何丰富,别人都不能觊觎,甚至连牧者都常为自己的牛羊捏着把汗,担心牧畜会进入会侵犯别人家的陵木。长天之下,阳光透过墓龙树茂密的枝叶,洒向坟墓和人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土地下的灵魂和村里的人们都会失去这棵为信仰遮风避雨的苍天大树,那些建立在图腾崇拜上的乡土情怀也将逐渐消逝。来源:微观彝彝作者:商宇宏摘选:《沉默的图腾—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