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镇村庄名考,承载乡愁知多少

2025/2/18 来源:不详

A.与姓氏有关的村庄

仙女镇周边有不少自然村庄。和中国大部分自然村庄一样,其名称的由来,多与家族姓氏有关,如随处可见的陈庄、孔庄、周庄、李庄等。这些村庄的最初命名有两种来历。第一,因为曾经存在某个大户人家,繁衍出众多子孙,聚族而居。陈庄村的“陈儿庄”,新民村的“孔庄”,苏新村的“周家”等等,都是这样的来历。第二,因最初定居于此的居民姓氏而名。陈甸村的“陈家甸”,曾为水乡泽国,直到元末明初,才有陈姓首迁至此定居。所谓“甸”,是古代划分田亩的计量单位:“每甸藏谷一乘”、“四丘为甸,甸方八里”。吕庄,位于三荡村,北宋后期,吕蒙正后人迁徙而来,已有近千年历史。

以姓氏命名、同时兼顾土地上曾存在过的独特现象,这样的村庄名也有不少。陈行村的“刘家山坎子”,因有村民住在一块地势较高的土山坡下而得名。陈行村最北有个村庄,地势很低,生长的庄稼普遍又矮产量又不高,仙女镇方言称矮子为“瘫趴子”,此处第一户定居的居民姓谢,因而得名“谢瘫趴庄”。邱儿墩,位于黄庄村,最初是姓邱的村民定居,因此处有个高于其他地方的大土墩而名。这个土墩其实是个古代陵墓,曾出土部分新石器时代墓葬。王家坝,位于黄庄村最东边,是王姓族人聚居地,周围全是河沟,与外界联系就靠一土坝。

靖家营,位于樊庄社区,历史上曾有驻军,此处作为兵营存在过一段时间,后靖姓定居且繁衍成大户。与此类似的还有新民村的赵家营、王家营等。李祠,位于陈甸村,曾名“军田庄”,清时有屯田40亩,后村内有李家祠堂,改成“李祠”。这种村庄名,是村庄人对历史大事的记忆留存,也很有特色。

有的村庄姓氏不止一个,干脆各取一个姓氏命名。如新河村有个叫“许卜”的小村子,就是因为一开始有许与卜两个姓氏;民和村有个“闵火村”,闵姓、火姓为主。苏新村有个村庄,最初有苏、朱、童三种姓,干脆就叫“三姓庄”。

B.水乡地域特色的村庄

仙女镇是水乡小镇,水系发达,村庄名因此带有浓厚的水乡地域特色。比如,不少村庄以“院”为名,如邓院村的邓院、陈院、徐院、尤院,黄庄村的毛家院、向家院,横沟村的武院,樊套村的樊院等。“院”有两种来历,都和水有关:一,村子四周全是水,像院墙一样能起到安保作用,村庄唯一的出入口是一座吊桥,早上放下,晚上吊起,相当于院子大门;二,“院”本应写作“渊”,意思是“到处都是水”,江都方言里的“渊”和“院”读音混淆,后将错就错写成“院”。

樊套,位于樊套村,因村子被夹在两条河的河套中而名。套李,位于横沟村,李姓村民住在河套中。

临河,位于三荡村,因村庄东南侧全是河流而名。后改为“林河”,其实村民以朱姓为主,与林姓毫无关系。

鸭庄,位于陈行村,曾是一片沼泽地,因水塘里野鸭子特别多而名。

沟连庄,位于黄庄村,“沟连着沟”的意思,后写作“沟联庄”。

牛汪塘,位于横沟村,曾为沼泽地带,因水牛喜欢在此处洗澡打汪而名。

C.有传奇色彩的村庄

中国民间不乏各种神奇的传说,一个村庄名可能就有一个民间故事流传。邓院村有个村子名“季坝”,起初也随附近村子叫“季院”。相传有一年村庄不太平,瘟疫横行,人口损失较多。有人建议在村口筑一土坝,用来“阻挡”瘟疫。机缘巧合,这一招果然改变了风水,瘟疫不治而愈,后改为“季坝”。

渔家坝,位于同桥村,村民曾是渔民。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有一天,天降白马,飞到渔家坝附近。村民以为神灵,能给村庄带来好运,因此修建白马庙祭拜。白马庙旁有两河塘,村民将两条河挖通,引来江水灌溉农田,但动用很多的人力,两河塘迟迟无法相连。有个阴阳道士出了个点子:在两个河塘中间坝上插上铁锹,铁锹上挂上草鞋。是夜,天光乍现,两河塘的水终于融合到一起,河水沸腾。此时再看,两个河塘一个像龙头,一个像龙尾,连通处像龙身,婉如一条神龙游走。这条河就是现在的白马河。这个传说,实际上反应的是渔家坝人由水上生活转为陆上生活、战胜自然的艰辛历程。“渔家坝”遂改名为“白马”。

D.留住历史记忆的村庄

呔庄,位于苏新村。呔,音tǎi,同“奤”,意思是“语不正”。古时,南人骂北人为“呔子”,指说话带外地口音,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清后期,有北方人贩卖食盐,从港湾河进入苏新村,时间久了,小盐商觉得此地不错,干脆上岸定居,自成一个庄子。在苏新村呔庄,老一辈人将“呔庄”念成“侉庄”,他们并不自惭形秽,反而觉得这是祖先有先见之明,选择了好地方移民,让子孙后代“生于幽谷,迁于乔木”,值得骄傲。

梳头庄,位于民和村。这个庄子是在“东潘西陈,十里长庄”的富裕庄子之间夹缝生存,村民以梳头为生(过去男女成人都留长辫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一个以职业命名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后来演变为“竖庄”,一者因为村子是南北长条形的“竖”着,二者忌讳“梳头”这样的低等职业,干脆找个谐音字代替。

有些村子的名称,源于某个物件,此物件代表着村庄的一段历史。草庵庄,位于苏新村,曾有一小尼姑庵在此,房子为草房,因名。磙庄,位于曹王林园场,因村口曾放一大石磙子,用来辟邪。狮口,位于曹王林园场,因庄子西边有石头狮子而名,石狮子也是辟邪用物。油坊庄,位于新河村,因曾有榨油坊而名。碾坊庄,位于三荡村,因曾有碾坊而名。

E.把根留住,把乡愁留住

在对仙女镇自然村庄进行的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不少内涵深厚的村庄名正在改变或消失,像许多历史遗存一样。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更改,这种更改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公社建成初期。为了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农村面貌,有些地方将一些古老的村庄用类似前进、幸福、和平等等替代原来的村庄名。这些吉祥词语,代表着一代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虽无可厚非,但因此掩埋了已经存在几百甚或上千年的古老村庄名称,有点惋惜。

第二阶段,建制区划变更。不少村重组合并之后,可能为了管理需要,将域内辖区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等等,丝毫不顾及曾经存在的自然村庄名称。

第三阶段,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原始村庄在不断被蚕食,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居民楼、威武气派的大型酒店、车来车往的交通枢纽,村庄消失成为时代发展的印证之一,比如仙女镇东南曾经有名的“东潘西陈,十里长庄”,包含了十几个自然村庄,如今基本找不到痕迹,古老的村庄名只能留在历史书上了。

仙女镇是具有多年历史的古镇。让我们这代人尽最大所能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起来,把古老村庄名留住,把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留住,把乡愁留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