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2023/3/23 来源:不详

□柳岸

一百年前,一群勇敢的播火者,把拯救民族危亡、为劳苦大众奋斗写在旗帜上,镌刻在誓言中。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行之,流血断头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历经苦难辉煌,付出巨大牺牲,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一百年后的今天,在走进新时代、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永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回首党走过的百年风雨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就是党的一切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四十多年前,一个生于鲁西大地的山东汉子、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毅然踏上青藏高原,先后两次援藏,扎根雪域大地,青山埋下忠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孔繁森同志当年就是这样去做的:为了掌握实情,解决藏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跋山涉水,顶风冒雪,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在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小学。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近2年的时间里,面对平均海拔米、“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艰苦环境,他跑遍了全地区个乡中的98个,饿了就吃口风干肉,渴了就喝口化雪水。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一腔热血以至宝贵生命,全部献给了党的事业、藏族人民。

此时此刻,我站在位于美丽的东昌湖畔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以朝圣之心瞻仰孔繁森同志的光辉事迹,听取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一帧帧,一幕幕,一声声,润湿我的眼眶,叩击我的心扉,荡涤我的灵魂,升华我的思想。时间之河仿佛不再流淌,雪域之光照亮无尽心底。我心中默念着孔繁森同志写的诗作“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默念着他的座右铭“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追寻他一步一步迎风踏雪走过的崎岖山路,追思他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在感动中受到深深的教育和感染。

孔繁森同志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他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子、三个儿女,眷恋着自己的家乡——聊城堂邑。他是一个孝子,临行前正值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他从北京开会回来,轻轻唤醒正在里屋睡觉的母亲,将她抱到轮椅上。母亲已年近九旬,生活不能自理。他为母亲梳头、用开水把月饼泡在碗里,捣成糊状,用小勺喂给母亲。他眼含热泪,满怀愧疚地跪在年迈的母亲面前,双手扶在母亲的膝盖上,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母亲舍不得地问:“不去不行吗?”“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扑通”跪在母亲面前,流着眼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中,至今陈列着一张他为母亲梳理白发的照片,这是他和母亲最后的合影。他也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进藏之前,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自己一走,全家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人肩上。有一年秋天,她去刨地瓜,五岁的儿子无人照看,掉进地窖里爬不上来。进藏之前,孔繁森对妻子说:“我带你和孩子们到北京玩几天吧!”从北京回到聊城后,孔繁森一直在想怎样对妻子开口。终于鼓起勇气说:“庆芝,组织上又安排我进藏了……”话还没说完,妻子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孔繁森的心里一阵阵发酸。他觉得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但当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谁没有儿女情长?谁没有牵挂?谁不愿意享受幸福家庭的天伦之乐?但当党和人民需要时、组织上召唤时,当面对忠与孝、大我与小我、国家与个人的抉择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不说二话,无怨无悔。他在西藏想家时,写下了一首诗:“夜静四无邻,犬声忧我心,思乡思亲友,更思老母亲”。他提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对我们党、对祖国、对西藏人民怀有深深的爱。这种爱是超越母子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更博大、更深沉、更可贵的人间大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为了带领阿里地区的藏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坚持生病不下火线,一边输液一边工作,一个多月下来瘦了14公斤;面对特大暴风雪灾害,他挨家挨户走访灾民,全力保人保畜,分发救济粮款,给大家鼓劲打气;当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号的小羊羔,自己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时,强忍着泪水转身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送给老阿妈;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咽喉,危在旦夕,又没有医疗器械可用,他就将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管将痰一口一口吸出来,直到转危为安;每次下乡,他总会带上一个小药箱和常备药,为就医不便的牧民送医送药,还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当他看到严寒的冬天里藏族老阿妈双脚冻得又红又肿,就敞开自己的棉袄,把老阿妈的脚放在自己怀里为她取暖,把妻子给他做的新棉鞋送给老阿妈;年拉萨地震,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养活他们,却耽误了自己子女的学费和路费;他因此常常一个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生活非常拮据,只好化名“洛珠”3次献血毫升,换取几百元的补贴;他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多方奔走,借力资源,加快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孔繁森同志不幸逝世后,许多西藏的老百姓失声痛哭,悲伤不已。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评价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只找到了他简陋的生活用品、仅有的8.6元钱积蓄,还有他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设想。

“太阳和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是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也是孔繁森同志生前非常喜爱的一首歌。他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讲:每当看到藏族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见到自己的儿女。他用自己的一片真心,赢得了藏族同胞的心,树起了民族团结的丰碑。多年前,我们山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同样生活在这片齐鲁大地的孔子提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仁”和“仁政”的基本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仁爱天下的优良传统,自一百年前成立之初,就把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政治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两个结合”中孕育出了科学理论、伟大成就、宝贵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基因和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对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学习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境界感”,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铿锵有力,为我们学习弘扬老一辈党员干部的光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党能培养出像孔繁森这样无数的英雄和模范,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和平建设时期,前赴后继,灿若群星?为什么党的这么多优秀儿女,有着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为民情怀、高洁的精神境界、自觉的奉献精神?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拥护和追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为什么我们党历经百年而始终风华正茂,元气充足,正气充盈,青春永驻,活力迸发?为什么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得越来越坚不可摧?为什么再艰苦恶劣的环境、再大的风险困难和挑战、再强大凶恶的敌人,我们都毫不畏惧,战而胜之?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我们山东的党员干部有着忠诚可靠、听从指挥、踏实肯干、不尚空谈这些带有普遍性、像泰山挑山工一样的过硬品质?为什么一代一代山东援藏、援疆、援青干部和东西协作对口援建的干部不负使命,抛家舍业奔赴祖国大西部?为什么面对世纪之初非典疫情、面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对湖北突如其来新冠疫情,山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毫不犹豫,倾其所有,“搬家式”救援,一队队白衣战士披甲出征,一袋袋血浆送到急需,一车车粮菜肉蛋奶鱼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所有问题的答案也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是党的人、是党培养教育下的山东人。“四个自信”来源于哪?就来源于我们党对自身宗旨、使命的主动担当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来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党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来源于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贯通如一。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就是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与老百姓紧密结合、骨肉相连的人;就是当祖国和人民遭受侵略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扑向敌阵堵枪眼的人;就是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人;就是当人世间的灾难、疫情和危险来临之时,逆行出征,挺身而上,用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的天与地的人;就是为了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工作,深藏功与名,奉献光和热的人。

真诚是通往真诚的唯一之路,热爱是赢得热爱的不变密码。我们怎样对待人民,人民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孔繁森精神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教育和启示意义。只有对人民怀着深厚感情,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向;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我们所有的工作才有意义和价值;只有深深扎根人民中间,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最大幸福,工作起来才有坚定的底气、无穷的力量;只有各族人民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这些道理,知之不难,关键在起而行之,持之以恒。

我们党是由一个个优秀分子组成的坚强集体。每一位党员都是党的人,每一名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一切行动听指挥,一颗红心始终向着党中央。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性、组织纪律性的基本要求。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生逢伟大新时代、建功伟大新征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唯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严于自律老老实实做人,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在新征程上正道直行、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