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初心永不变丨清镇市麦格乡

2023/11/12 来源:不详

我叫王炎,两年前,我被单位派到贵阳市清镇市麦格乡龙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清镇市麦格乡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在驻村工作中,我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村里常年生活及生产用水基本都是靠挑水,而年轻力壮的人都已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吃水、用水实在太困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我看见一位6旬老人背着孩子在井口挑水,我问老人家为何背着孩子来挑水,老人家很无奈地说:“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去了,孩子就留给我带,又不放心娃娃一个人在家,只有自己辛苦点,背起他来一起挑水了。”“那洗衣服、喂猪、喂牛用水怎么办?”“书记呀,下雨的时候,把雨水接在房顶上,就用来洗衣服,养猪养牛了。”   其实,村里这样的情况很多,大家都在为用水发愁。我刚来到村里时,村主任就提到龙窝一二组人畜饮水困难,经过我们实地查看,水源不是山泉水,而是下雨时把雨水畜在水池里,雨季村民的饮用水都是浑浊的,要经过沉淀烧开才能饮用。上千亩农田常年干旱,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下雨的时候,沟渠里有水,家家户户晚上就守在沟渠边分水灌溉农田,由于缺水,粮食产量大大降低,村民需要买米来吃。缺水给村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让村民生活困难。     听村里老人说,以前河里常年都有水,从未干旱过,直到年的暴雨导致山体垮塌,淹没了水源,从此就没了水。为了上千亩农田得到合理利用,在村长及其他熟悉路线的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多次实地考察水源掩埋地。终于在年底,我们申请到专项扶贫资金十六万元用来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找出并挖掘水源,新建沟渠,并对全村的沟渠进行维修。年初,我们挖出了掩埋了十多年的水源,上千亩农田重新得到合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几百亩的蔬菜基地。年底,贵阳学院扶贫办、组织部及后勤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与龙窝村签订了“校农结合”蔬菜直供基地协议,解决了销路难的问题。年初,合作社向清镇市农业局申请,建立了平方米的大棚,由于资金不足以修建水池及安装喷灌,又向贵阳学院扶贫办申请了五万元的帮扶资金。目前村里的喷灌和水池正在修建中。我驻村的地方不仅山清水秀,民风还非常朴实。每次走村入户的时候,村民都非常好客,热情地端茶送水和我们聊家常。我刚来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傍晚视线不好以及路况不熟,在会车的时候不小心把车子的后轮开进旁边的沟渠里去了,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村干部和村民看见了。他们都停下来帮我想办法,但是缺乏工具,仅仅靠人力很难把车子抬上来,村主任立即驱车到十几公里外的乡里借千斤顶。最后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我的车子弄出来了。大家在我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直帮助我,让我非常感动。经过两年多的驻村,我对农村的认识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开始的无助和迷茫到后来的熟悉与热爱。通过驻村扶贫,在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的同时,也让我能真正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让我感受到民风的淳朴与无私,感悟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人生路漫长,虽然按照组织安排,我现在调整了驻村地点,但是我驻村帮扶的初心将一直不变,我会一直珍惜我驻村工作的这段美好回忆,更会一如既往地将帮扶的使命践行下去。冯梅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罗文福编辑何涛见习编辑周睿编审周文君王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