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别有洞天的城中村远古是茫茫大海,
2024/12/2 来源:不详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这个夏天的周末,也是一个雨后的黄昏,感觉有一丝丝清凉,于是,便有了出门走走的动力,珊珊三丫头临时决定去探访广州的一个“城中村”:龙潭村。之所以有这一次行程,是因为不久前珊珊三丫头参观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之前的文章《广州最没“存在感”的“国宝级”景点,游客:古时广州有茫茫大海》),遇上一位龙潭村的村民,一再推荐要到他们村走走。因为在龙潭村除可以感受到与七星岗古海岸有关的故事外,还是广州慈善史上赫赫有名慈善家白纶生故乡,村里还一块昔年由光绪皇帝御赐的牌坊,现在村里保留多处市级、省级文物,形成一个古建筑群。龙潭村位于广州的江海大道与新滘中路相交的龙潭立交附近,靠近海珠湿地,离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只有2公里左右的距离。可以自驾到达,直接导航“龙潭村”;还可以坐公交车到“龙潭村”下车后,再往龙潭村村口方向走。珊珊三丫头因为初次到从龙潭村,坐过站了,到了龙潭牌坊下的车,到了后瞎走了一段路,这个行进的过程中,发现龙潭村已是在都市化的进程中,渐渐被钢筋水泥替代,还有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然而,经过一条绿化非常好的大路后,发现一座看上去“古老”的门楼,门楼上写着“海珠区龙潭村”,由这进入村子,发现这里真的是“别有洞天”。进村,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村里有河水缓缓流着,一河两岸的水乡风情迎面而来。环顾四周,能感觉出村子的独特的布局:村里的河道呈现“人”字形分布,水道把中间围出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就是龙潭村的中约。然后,整个村子又被河道隔分成了东约、西约、南约、北约。河道的两边是一排榕树,榕树非常的状大,像散开一把大雨伞,让一路都是绿萌,走在道上,感觉温度要比外面低几度,还见到榕树的须根还垂落在水边,与水相映生辉。沿着河岸走着,这时珊珊三丫头想到了不远处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数千年前,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曾经深入广州,广州有大部分地区处在一片汪洋之中,而龙潭村经历着古老羊城的沧海桑田,曾是茫茫大海,后来,海水开始缓慢地退出广州,海岸线南移,多年前龙潭村一带渐渐浮出水面,礁石变成山冈,渐渐形成今天东、中、西约的雏形。流水形成的河道,让这里的鱼虾肥美,于是,便有了水上人家开始在此居住。一路走,发现这个村子非常多的祠堂,并且是不同姓氏的祠堂,与其他的古村落不同,龙潭村并非一个姓氏聚居的村落。人们最先知道龙潭村定居历史是在宋朝,这条村的先民先在珠玑巷落脚,再辗转来到龙潭村,最早到龙潭村居民是杨、车、马三个姓氏,并取名为“三姓围”,到清初又叫“三盛围”。从元代到明代,又有黄、白、何、李、杜、吴、陈、梁等姓氏陆续迁入,原来的三姓氏反而迁走了,不同姓氏的村民依水而生活,世代繁衍,又兴建了各自的祠堂,和睦相处数百年。因为原来三姓的迁出,原来“三姓围”的名字已失去意义,于是村子就更名,根据村中白氏后人白锦华通过村民口述整理出《龙潭村的故事》介绍,龙潭村的名字有一个传说:龙潭村四面环水,相传这一带的水中曾潜伏一条草龙,因而取名龙庭村,后来可能是要避皇帝的讳,改名为龙潭村。在龙潭村的中约,珊珊三丫头看到一个龙船摆在那里,年,龙潭村的扒龙船被列入广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潭村作为历史悠久的岭南水乡,保留了扒龙船、娘玛诞等风俗,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村中河道上会有许多的龙船巡游,与两岸的古建筑群、成荫的榕树形了一幅美丽的“龙船风景”,珊珊三丫头默默记下这个日子,到那天一定要再过来看一看。走着走着,发现村里的东、南、西、北、中约是相通的,而相通依靠的是建在河上的几座古桥,古桥把几个约都串联起来,分别迎龙桥、利溥桥、汇源桥、康济桥,这四条桥都是用花岗岩石建筑而成,现在还非常坚固。这四条桥都是由清代著名的慈善家白纶生捐建的。除了四座古桥外,龙潭古村建筑群还拥有多处市级、省级文物,在河涌沿岸有东湖祖祠、洪圣殿、兴仁书院以及龙潭小学内的旌表孝节牌坊,在水道交界处的“乐善好施”牌坊和龙潭小学内的纶生白公祠,这些在一个“城中村”是非常罕见的,难怪一走进来,就让人有种“别有洞天”的感觉。这么多的古建筑组成一个古建筑群,这对于一个城中村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这些珍贵古建筑后,一定藏着许多的故事,明天,我会继续介绍龙谭村人,广州史上赫赫有名慈善家白纶生的故事,参观光绪皇帝专门御赐给白纶生父母的表彰牌坊,看一看白纶生筹建兴仁书院,还有第一间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纶生白公祠,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