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4/12/6 来源:不详1古诗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诗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诗内容。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相互检查,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指名读一读词语。
耘田童孙桑阴稚子银钲
玻璃陂寒漪无腔玉磬
Gōng(供应)
供Gòng(供品)
四、练习读诗。
1、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诗句,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诗的节奏。(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首)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展示读书。(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五、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三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古诗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昼、耘”
“昼”:上下结构,书写时把“尺”的撇和捺宜长,包住下部,最后一笔横要舒展,拖住上面。
“耘”:左窄右宽。左部“耒”和右部的“云”要写紧凑,“耒”横多,间距要一直,长短要协调。
1、请同学们在课后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3、写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看小组内哪些同学写的字有了进步,哪些同学写的字比较工整、漂亮。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4、小检测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听写。
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七、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古诗,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思考古诗句的意思,说说每首诗分别描写出怎样的情景?并体会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2、每首诗分别描写出怎样的情景?并体会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4、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5、搜集几首描写儿童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
第二课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理解、领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一、整体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快速浏览这三首古诗:谁愿意展示这两首古诗的大致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第一首古诗。
(一)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第一首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准备交流,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看看其他小组是如何让解释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三)展示交流:
(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
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总结:
1、介绍作者范成大的资料,并搜集与拓展《四时田园杂兴》其余的古诗。
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首)》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真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首)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精读第二首古诗。
1、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诗?能背出来吗?(指名背)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学习古诗
指名读,总结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生交流,
出示: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交流提问:
(1)为什么要强调“稚子”呢?(天真可爱)
生读诗句
(2)为什么用“脱”这个字呢?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孩子们当时的情景如何?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1)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2)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4、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5、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五、精读第三首诗
(一)1、解诗题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2、读诗题。(村晚)
3、出示诗人介绍。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二)学习古诗
1、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首古诗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会儿看看哪个小组表现的好!
出示词语意思:
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信口:随口
2、小组汇报
(1)第一、二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第三、四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师范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3、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村晚》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师小结
六、总结
1、三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首古诗都描写了童年生活
不同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首)》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真切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稚子弄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村晚》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小练笔: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2、我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1、鲁迅曾称赞一名女作家为“最有出息的女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萧红。
2、萧红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呼兰河传》,在这个作品里,她着重描写的是她家的园子,她亲切地称它为“祖父的园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检查字词:
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2名读)
蜜蜂 蝴蝶 蜻蜓蚂蚱倭瓜谷穗樱桃榆树随意光芒四射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锄头水瓢承认圆滚滚明晃晃
huǎng(明晃晃)(一晃而过)
晃
Huàng(摇晃)(晃荡)
词语拓展:
1、表示光亮的ABB式词语:明晃晃、亮晶晶、金灿灿、金闪闪
2、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蓝悠悠、红彤彤、绿油油、白茫茫
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溜(liù)平:本课指用泥土降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存心:怀着某种念头,文中指要追上的念头。
光芒四射:光芒向四处照射,比喻人或事物光亮耀眼,影响很大。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再指1名读,然后齐读)
四、展示读书。(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
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五、了解课文梗概
理清文章脉络
第—段(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对园子里景物的描写)。第二段(第4—14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表现“我”童年的自由自在。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活动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六、写字:(如果生字比较多,课前听写时,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描红临写)
好了,同学们,请看“拔、承”字。(课件出示最易错的两个生字)
拔:注意左窄右宽,特别是右边是“友”加一点。
承:第一笔是横撇,不要写太大,竖钩写在竖中线上,三横间距要均匀。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习仿写。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2)小检测
听写生字。
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课前预习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七、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请标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学习任务: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表达及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本课的表达写作方法。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请齐读课题。(课件出示)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任务分配。
展示任务: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表达及写作方法?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
二、全班汇报:(一)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2、欣赏蜂子,蝴蝶等昆虫的图片,感受院子美(板书:美)
(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
1、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生自读课文)
2、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板书:自由)
4、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是哪一句呢?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2)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3)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
(4)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6、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2)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7、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读出它的自由
8、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9、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倭瓜是——黄瓜——玉米是——蝴蝶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节,并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萧红在园子做了什么。(出示: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
(三)、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
1、生浏览3—12节。
2、生用幻灯片上的句式说萧红在园子里干什么。
师连起来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
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
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3、反复读这段话,读出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我真的是在干活吗?找一学生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1)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2)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3)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a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
b生边做扬水动作边喊。
(4)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6、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生读。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板书:快乐)
7、感受祖父之爱
(1)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
(2)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a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会读书。)
b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c教我认谷子——耐心
(3)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爱。
8、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
9、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2、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有其他人,但因为祖父带给萧红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萧红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请同学们课后就去读《呼兰河传》。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3、月是故乡明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一、导入新课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季羡林(.8-.7)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其散文著作很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90多岁的他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学习目标
三、检查字词
wěigōujiáozhānyìméng大苇坑篝火嚼烂粘清光四溢萌动chéngchèyǐnǐmàodiékǎichóuchàng
晶莹澄澈风光旖旎耄耋慨然惆怅烟波浩渺碧波万顷燕园点缀巍峨良辰美景yān(燕山)
燕
yàn(燕子)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支:支撑,受得住。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修:长。顾而乐之:顾:回头看。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1名读)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再指1名读,然后齐读)
四、练习读书。
师: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五、展示读书。(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季羡林先生以“月”为线索通过回忆儿时的故乡,写了故乡的水、在古柳下点篝火、望月亮、梦月亮等内容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六、写字:(如果生字比较多,要提前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描红临写)
本文是自读课文,掌握一下课后重点字词。
1、生读准每个字音
2、练习书写
3、听写
4、检测
5、评比
八、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标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九、学习任务:
1、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
3、学习本课的写作及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1、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
任务分配:
1、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
3、学习本课的写作及表达方法。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是故乡明》请齐读课题。(课件出示)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任务分配。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
二、全班汇报:
1.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师追问: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生:①不多余。②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只有在家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③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那里,都就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2、除了故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生: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对比和烘托。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
生预设:因为故乡相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小地方,也表达了对于故乡月亮的无限喜爱。
4、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多大年纪?(年近耄耋)
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这时,他早已不在故乡,而是住在朗润园,这里的环境怎么样?(此地有茂林修竹……赏月胜地。)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怀念的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为什么在第五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故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故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挚爱之深情。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是什么句子?那为什么要用感叹号结尾?
生: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和通过月亮寄托的思念之情。
7、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对比;修辞:拟人,引用,排比;.
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
三、总结:
1、季老这篇感情真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生: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2、师小结:除了上面的古诗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台湾诗人余光《乡愁》表现海外游子思乡之情,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教学反思:
4、梅花魂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目标
三、检查字词
1.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漂泊秉性训斥撩乱蒙胧折节
灵魂玷污华侨凉飕飕颇负盛名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1名读)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景。(再指1名读,然后齐读)
四、练习读书。
师: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五、展示读书。(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生读的过程中,总结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六、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总结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华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五、写字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生观察。
1、读本课课后所有的生字,读准字音
2、要求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3、检测
4、评比
六、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标画重点词句,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七、学习任务
1、梅花的灵魂是什么?
2、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任务分配:
1、梅花的灵魂是什么?
2、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梅花魂》,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梅花魂。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再读。同学们,学习语文需要有一双…一颗…那你的慧眼和慧心告诉你,在“梅花魂”这三个字中,那一个是重点,应该突出强调呢?知道这个“魂”字是什么意思吗?
师:魂乃人之精神,世间万物之灵性。由此可见“魂”对生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这篇课文中“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二、学生交流展示
(一)准备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了解课文内容。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一下上节课布置的学习任务。先各自准备,再帮对交流,最后组长组织并安排好发言人。5分钟的准备时间
(二)展示
一、梅花魂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更具慧眼和慧心。梅花的灵魂或者说品格是什么?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谈体会
师追问:谁还有不同意见?生回答
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
师:这几句话要怎样来读,才能体现出梅花的品质呢?是的,我们要抓住其中的这几个“最”字和“愈”字,听老师来读:(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师:谁再来试一试?重读并一定非要用气用力,你再来试一试,我们一起再来一遍。非常好!
师:如果我们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梅花的灵魂品格,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词?
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二、民族魂
师:外公对我说的有关梅花的这段话,只是在说梅花的精神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谈体会
师:非常好,你和你们组的同学独具慧眼和慧心。
师: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这段话应该怎样来读才能表达出情感呢?
你来给同学们做个示范,非常好,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引导学生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的秉性是什么呢?(指板书: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才好!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象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民族之魂呀!)(托物言志)
三、爱国魂
师:文章回忆了自己与外公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其中有几件都是与梅花有关的,你能找到是哪几件吗?
惜梅(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
赞梅(外公赞颂的仅仅是梅花吗?也是赞颂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中国人,送给我的仅仅是一幅图画吗?也是对我殷切的嘱托。)
送梅(不放心呀)
师:还有一件事与梅花没有关系,是哪一件呢?
爱国魂:满腔的爱国情、民族魂都化做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呀!
(可以唱响《我的中国心》
四、写法指导
师: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你的慧心和慧眼,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首尾照应、(睹物思人)、托物言志
师:只是想起了外祖父吗?还记得什么?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梅花魂”做题目?
是“我”牢记外祖父嘱托,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五、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都是中华民族和儿女,所以,我们都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做一个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的有骨气、有品格、有气节的中国人。
六、作业
1、搜集阅读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名人故事。
2、运用首尾照应、睹物思人、托物言志等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板书设计:
坚忍不拔惜梅
百折不挠送梅
自强不息赞梅
奋勇当先再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