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个小村庄,韵味十足,是很多人的精神

2025/4/18 来源:不详

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在山水的怀抱里,落日映红了村庄,搬个板凳坐在古榕树下,喝喝茶,聊聊家长里短,不知不觉夜色笼罩,暮霭沉沉。走进东乡镇洛桥村已是傍晚时分,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还有深厚的历史、道不尽的古老故事……如今,历史的年轮驶过沧桑岁月,在现代村民的开发保护下,整个村落愈发迷人。洛桥印象:精美却不乏活力洛桥村,位于大瑶山南麓、武宣县东乡镇北端,距东乡镇8公里、武宣县城32公里,距离百崖槽大峡谷风景区仅5公里,是通往此景区的必经之地。洛桥村前,宽阔的田野已被青苗覆上了一层绿色,远处的那沙河安静地流淌着。村口的小溪,活蹦乱跳地绕过鹅卵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村后的大山,高大雄伟,四季常青。置身于这样的村落,使人心旷神怡。洛桥村的水泥路,如今已经直通村里。走进村子,鹅卵石铺成的道路、鹅卵石与石灰混凝土砌成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在众多的老房子中,最显眼的要数武魁堂。和其他地方的老宅子一样,武魁堂前的半月塘让房子显得大气庄重。半月塘边,村民已经种上了花卉,给身后静谧的武魁堂增添了几分活力。而塘里,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激活了一池塘水。武魁堂前,一棵古榕长势繁茂,古榕底下坐满了闲聊的老人和嬉戏的孩子,让本来安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要是站在村前环视,便可见武魁堂怀坐在大瑶山南麓,背靠巍巍金龙山,顺山势北高南低。四周青山环抱,建筑与自然地形巧妙地融为一体,令人惊叹。第一印象的洛桥,就已韵味十足。洛桥深探: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外观青砖碧瓦,内观千姿百态。深入村子走走转转,更有看头。武魁堂,光绪二年(年)丙子科武举人梁在卿的故居。建于清嘉庆四年(年),落成于道光八年(年),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周边老屋相接占地60多亩。武魁堂的墙已经泛黄,有些墙面已经脱落露出了鹅卵石。行走于武魁堂的每个角落,可看到门前有如凳子般高的练功石、点缀在青砖上的青苔、鹅卵石小巷、大圆门……这些都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呈现出岁月的痕迹。转上一圈,才发现武魁堂是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坐南朝北,青砖铺设地面,青砖墙体,小青瓦屋面,山墙搁檩,为硬山顶建筑,抬梁砖木结构。天井左右有厢房,走廊立有廊柱……而后厅设立的神龛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武魁堂门前有半月塘以及年以上的古榕树……整座建筑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据村中老人介绍,洛桥村整体分为上下两巷,上下两巷又各分两小巷,以瓦砖结构建成各个小厅堂,整个村落约由间房屋组成。“村落四周原来建有围墙,村前设有5个城门,村后有1个,共6个城门,现北门左右两侧还有墙基和北门基石存在,大榕树脚下还保存围墙墙基。”村民梁凯说,自明朝中期建村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曾有赵、梁、王、银、曾、覃、卢7个姓氏,覃、卢两姓清朝初已搬走,银、曾两姓在民国中期搬走,现有赵、梁、王三个姓氏。洛桥文化:人才辈出,能文能武据村中老人介绍,村中先辈梁元金在致力农耕的同时,以其独到的眼光,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坚持耕读持家,开创私塾学堂,为后人提供了教育场所,并因此获得武宣县儒学正、付堂所赐的“谨饬可风:懋德义型乡善士,长民物望邑嘉宾”匾额,以表彰他为当地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后来,梁元金的后代梁在卿以其非凡武功,赢得光绪丙子科二十六名武举,被广西巡抚授予“武魁”之匾。“之后村中人才辈出。”梁凯说,从恢复高考到现在,村中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有上百人。人才辈出的村子,必定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据了解,村中曾经建有一所学校,远近各村每年都有孩子到这所学校求学,直到解放后学生数量增多,才在村背重新建了一所学校,搬迁至此,但不管如何,尊师重道一直存在。此外,村里在解放前便制定了村规民约,谁不按村规民约办事,将受到惩罚。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在洛桥村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传承。如今,洛桥正在努力打造“一园五区”,他们期待,古村的迷人能慰藉外来游客迷茫的心灵,在这一砖一瓦中找到精神家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