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村里最困难的家庭脱了贫丨

2025/5/11 来源:不详

“她家最困难了,二级残疾人员,还有上学的孩子。”未到帮扶对象彭良兰家,便听村民感叹道。我冒着细雨,走到猫洞乡补龙村大岩组帮扶对象彭良兰家。雨天是走访帮扶对象的好时候,正好彭良兰一家人都在家里。走进院子,一位四十几岁的妇女笑吟吟地从一间破烂房子里走出。待我们坐定后,我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帮扶对象,朴素、干净、爽朗,苍白的脸上双眼都眯成了一条线。邓飘(中)走访彭良兰户制定精准扶贫措施之前已有工作组来过彭良兰家,我再次入户,为的是确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所以没有多说,直接进入正题。仔细核算完彭良兰家收入明白卡,包保干部们为难了,三口之家的年人均纯收入仅元。离脱贫标准元还有很大差距,用哪项措施才能使其脱贫呢?彭良兰家中三口人,只有丈夫一个劳动力,十八岁的儿子初中才毕业,她本人又是残疾人,只能靠丈夫郭家中在村寨附近打点零工。“我其实想养母猪,养鸡,但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残疾人,我做不了,只能靠老公了”。彭良兰叹了口气。结合彭良兰的实际情况,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并征求彭良兰本人的意见,最终敲定发展养殖业。邓飘(左一)走访彭良兰户“我不懒,白天阳光刺眼看不见,不太方便喂养猪,你们帮助确定养殖,我就选择发展养殖业。养几头母猪,生活方面也不用愁了。”“等到养几头母猪下崽后,我就养殖生猪,还有儿子学习修理工技术后,就可以务工了,他挣钱了可以补贴家用,那就好得多。”彭良兰信心满满。“其实,我一直都没想过要做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是现在真的困难,没有办法……”彭良兰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认真地对工作人员说。邓飘(左)走访彭良兰户宣传扶贫政策一个中年残疾人的女人,财产仅仅是一间70年代修筑的空荡荡的老木房子,可谓一贫如洗。即使这样,她没有被生活压力打垮,在重重困难中,她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经过三年的帮扶,如今彭良兰孩子在修理厂务工,每月务工收入元,家里新建了平米的新房,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彭良兰已然成了“我要脱贫”的典型例子,看着她一家人越过越好,我们也有了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邓飘,就职于普定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结对帮扶猫洞乡补龙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整理编辑赵雨思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