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动态雪域高原植物科考之日喀则上
2022/5/30 来源:不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喜马拉雅区考察队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合影
魏泽摄
顺利完成了山南地区的科考活动之后,考察队出发前往日喀则地区。首先经过的是著名的“圣湖”羊卓雍错,湖水幽蓝如深邃的宝石。
(请将手机逆时针横置,欣赏下图)
羊卓雍错全景
魏泽摄
湖边荒地和碎石坡上有不少植物生长,我们沿着湖边一路采集,部分考察队员冒着冰雹在一处山顶采到了目标物种藏黄芩。
考察队员在寻找藏黄芩
马欣堂摄
藏黄芩Scutellariakingiana
郑海磊摄
我们一路前行,车窗外的风光不断改变。在雄伟的卡若拉冰川,巨大的冰舌一直延伸而下,层叠的纹理记录着古老的气候信息,冰川融水滋润出一片绿洲。在美丽的多庆措边,湛蓝的湖水倒映着远处洁白的雪山,景色如诗如画;在辽阔的帕里草原,金黄的油菜花还在盛开。随着科考车队南行,海拔降低,灌木和乔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繁盛起来,天色微黑时到达亚东县,这里已是亚热带森林景观,气候潮湿,树木高大。
卡若拉冰川
张谢勇摄
多庆措前的湿地
韦蒙摄
次日,我们分成两路开展采集工作,一路向北回到帕里草原,一路向南进入下亚东乡普针拉的森林中。帕里草原上弥漫着香薷属植物的浓烈香气,闻得久了令人头晕。大片的播娘蒿植株高可及腰,长满成熟的角果,远远望去如同绯红的轻云。
帕里草原
韦蒙摄
一些地块还有大量的披碱草属植物和燕麦属植物,可能是人工播种作为牧草。草原上的物种大致采齐之后,我们便掉头回返,来到长有灌丛和小乔木的山坡边,一条小河沿山谷流下,这里物种相当丰富,山脚下贴地而生的低矮草本,石缝中长出的忍冬属灌木,草地上盛开的红门兰属和花锚属,阴湿处的凤仙花属和虎耳草属,还有木本的柳属和樱属,考察队采集了大量标本,满载而归。
披碱草属Elymus
张谢勇摄
与此同时,另一路队员也在森林中收获颇丰,采集到了星叶草、草马桑、大百合等多种林下植物。
星叶草Circaeasteragrestis
马欣堂摄
草马桑Coriariaterminalis
魏泽摄
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
郑海磊摄
第三日,考察队前往乃堆拉山,这里是中国与印度锡金邦的边界,常年雾气弥漫,木本植物主要是冷杉,地上多杜鹃灌丛,草本植物也相当繁茂,岩石上着生的乌饭树叶蓼正是花期,花色红艳,如同一个个美丽的花环点缀在山间。车行至山口前,不能再前进,远处山顶上便是中方的边防哨所。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工作人员,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此特致谢意。
乌饭树叶蓼Polygonumvacciniifolium
郑海磊摄
珠子参Panaxjaponicusvar.major
张谢勇摄
离开亚东县之前,我们还来到康布乡一处湿润的山坡上,这里生长着大片的苞叶雪莲,央视的摄制组在这里拍摄了考察队开展采集活动的素材。
苞叶雪莲Saussureaobvallata
队员们难掩邂逅花群的惊喜
班勤摄
亚东县的考察结束之后,我们随即启程前往珠峰脚下的定日县,沿途经过岗巴、定结两县。科考车队沿小路离开亚东县后,沿途所经地势较为平坦,一些地方是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干旱草原,另一种些地方则遍布一种蓝绿色的蒿属植物,长成密丛状,像一个个小圆球布满整片荒原。
车队经过漫长而盘曲的山路,终于抵达珠峰大本营,这里海拔m,曾是登山者的重要落脚点,但是珠峰北坡仍处于封闭状态,现在这里空无一人,只有一群岩羊从我们面前经过。远处的珠峰被层层云雾遮挡,仅能看到山脚的皑皑白雪,看来雨季还没有结束。考察队员从遍地的碎石中搜寻草本植物标本,地面上披碱草属和紫花针茅较多,还有棘豆属、景天属、红景天属、翠雀属,以及一些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
考察队员在碎石中采集标本
魏泽摄
考察队员使用手机记录标本信息
魏泽摄
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张谢勇摄景天属Sedum
张谢勇摄
红景天属Rhodiola
魏泽摄
在水汽充足的嘎玛沟,山间云遮雾绕,树木丛生,草地翠绿,与珠峰脚下遍地碎石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林下环境优美,鸟啭莺啼,而在迎风的山坡上风力极为强劲,以至于部分树冠被塑造成旗形。部分队员在山下采集,另一些则沿山坡而上,进入高山灌丛草甸中。
考察队员在嘎玛沟采集木本植物标本
旗形树冠
张谢勇摄
珠峰龙胆Gentianastellata
张谢勇摄
岩须属Cassiope
张谢勇摄
鹿蹄草叶白珠Gaultheriapyrolifolia
郑海磊摄
结束了定日县考察后,我们便收拾行囊,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同在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