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历史上的龙溪村

2023/11/8 来源:不详

诸城历史上确有龙溪或龙溪村吗?

01

诸城历史上确有龙溪村

考证一:刘家黑龙沟村杨氏族谱的名字就叫《龙溪村杨氏本支族谱》,谱中记载:“八世府君,晓林祖,清乾隆十四年三月间(公元年春)来居龙溪村”。此谱系民国四年乙卯年(公元年)由杨氏十三世孙金桂撰书。谱中还载:“清末光绪丙午年(公元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堂兄金爱与余议及,遂指佩,令余谨叙龙溪以下,龙溪以上尚未详也……,近修谱溯始,其自迁居始乎。”

由此看来,杨氏晓林祖,从城东杨家岭最初迁到的地方就是“龙溪村”。以后又移居刘家黑龙沟。按惯例,修谱是从最初迁居的村开始。

考证二:孙家黑龙沟村孙氏家谱的名字也叫《龙溪村孙氏家谱》,此谱系孙氏十四世孙于年撰写,谱中写道:“谱名沿用老谱名称,不再更改。”谱中还载有孙氏十三世孙写的一首诗,诗的第一句就是:“祖居古称龙溪村”。孙氏年第四次续修的谱中写道:“吾先世原籍系东昌府茌平县人,任胶州儒学,时因旋里道经诸城,适遇岁荒,未得回籍,遂居东关,嗣因住址城厢兵事繁难,始行移居孙家黑龙沟”,又载“明季兵燹谱失,尊继学为始祖,历清咸丰癸丑恭修族谱,清同治甲戌重修。”谱名写的是《龙溪村孙氏家谱》,而谱文却写作“始居孙家黑龙沟”,因为年修谱时,确是孙家黑龙沟了。由于清末的两次家谱在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已经烧毁,现在也无法详细对证了。

孙家黑龙沟的孙氏先世继学祖,最初是从诸城东关移居“龙溪村”确定无疑;年修志时,地名来历一栏中填写的是“龙溪村改为孙家黑龙沟”。孙氏家谱的老谱在明末丢失,至清咸丰年间再修,清同治年间又重修,再到年续修,年再续修,前后五次修谱。

考证三:诸城县年10月修地名志时对赵家黑龙沟一栏写的是:“该村始于明初,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年)薛姓由山西迁居此地,并在村西建一庙,取名薛家庵。明末芦、闫、赵姓相继迁来,改为黑龙沟子,清乾隆五十年(公元年),以龙溪河取名龙溪村,清末赵姓兴盛,改为赵家黑龙沟,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赵氏家族也在龙溪村居住过。

根据以上考证,可以认定:诸城历史上确有“龙溪村”,孙氏、杨氏、赵氏等家族都在此村居住过。

02

龙溪村的来龙去脉

从杨氏、孙氏家谱上的记载、赵氏老者的记忆,经考证分析后,可以大体勾勒出龙溪村的来龙去脉:

龙溪村始建于清朝初期,直到清道光年间,这个地名才消失。明时移民和逃荒者将这一带叫黑龙沟,沿用当地黑龙沟的传说,散居河沟两岸,清朝初期将此河命名为“龙溪河”,将此地命名为“龙溪村”。经过近二百年的繁衍生息,到道光年间,孙氏人丁兴旺,以孙姓命名为孙家黑龙沟,代替了龙溪村,龙溪村至此消亡。这在清道光十五年(年)修诸城县志续》上可以证明。此志载:“孙沟、刘沟、芦沟(即后来的小黑龙沟)、大沟属南关练。”此时,已经没有龙溪村的名称了。很可惜,清乾隆县志村名缺失,无法考证。

但“龙溪河”的名字却一直叫到年文革之前。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将带“龙”字的名称一律破除,将“龙溪河”改名“旭光河”,下黑龙沟村随之改叫旭光村。但在诸城年10月出版的地名资料上,仍用“龙溪河”一名。民国时期此处属“龙溪乡”,乡驻地就在刘家黑龙沟,后迁到大水泊。

可见诸城历史上的龙溪村,始建于清朝初年,地名消亡在道光年之前,共存在了二百余年。龙溪河则存在了四百余年。此河仍在,但在各种资料上均称“旭光河”了。

03

崇龙毁龙,再崇龙?

岁月流逝,世事如棋,万物皆处变化中,地名也不例外,它有生长和消亡的过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状态。从崇“龙”到毁“龙”,又重新崇“龙”……。

变是永恒的、是常态,我们把握了地名的演变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掘和传承历史文脉。

(杨仲修文)

注:旭光河位于龙都街道东南部,属于涓河支流。发源于大黑龙沟村南岭,在下黑龙沟村北汇入涓河,总长9公里,流域面积25.3平方公里,河流最大水深5米,最大宽度60米,最大流量为立方米/秒,平流平均比降4.47‰,南北走向。沿旭光河村庄共12个,旭光河自赵沟水库至入涓河口河段长6.2公里,其中无河堤河段1.3公里,有河堤河段长4.9公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