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区华舍小学把织场染坊搬进校园这

2023/11/16 来源:不详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双减”关键词:

  “绸乡丝源”2.0

  绍兴柯桥区华舍小学

  把织场、染坊搬进校园

  这样的劳动课真好玩

  桑园、蚕房、织场、染坊,一条龙

  把桑园、蚕房、织场、染坊搬进校园是种什么体验?绍兴柯桥区华舍小学三年级学生黄可馨很有发言权,因为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黄可馨在老师的带领下养了一学期的蚕宝宝,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想:“看着一只只蚕宝宝从卵中钻出来,渐渐长大,吐丝结茧,最终收获蚕茧并抽取蚕丝,这一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和蚕丝的来之不易……”

  为什么能在学校里学养蚕?华舍小学副校长叶青给出了答案,“华舍素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美誉。学校前期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问卷发现,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纺织印染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借助‘双减’这个契机,学校将‘绸乡丝源’劳动教育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希望学生能借此对家乡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文化自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实践、学习相关文化,学校精心打造了四大劳动实践基地——春蚕桑园、丝都蚕房、水乡织场、江南染坊。“学校购入了纺纱机、织布机、印染设备等,还在走廊上悬挂了同学们的各种纺织印染作品,不少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了出来,别提多高兴了!”

  创建校本课程,让孩子爱上地域文化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服务阶段学习的内容不是零散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学校还结合课后服务现状及华舍地域文化特色,创建了《栽桑养蚕》《日出万丈学纺织》《织韵丝语》《童心印迹》四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用于课后服务教学。

  “三年级主要学习《栽桑养蚕》课程,四年级主要进行《织韵丝语》课程,五年级主要开展《童心印迹》课程,六年级则是进行《日出万丈学纺织》课程。这些课程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因为每个年级每周只轮到一次,所以学生们格外珍惜上课时间。上一节课才刚下课,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进入相应的劳动实践基地。”叶校长说。

  周攀是四年级老师,上学期,他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了纺织,“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学会了编手链、织围巾、编织图案精美的作品,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还在玩乐中增进了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除了劳动教育外,学校还将“绸乡丝源”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学科融合教学。

  “绸乡丝源”劳动教育开展一年,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四年级家长俞泽宇妈妈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作为华舍当地人,看到我的孩子不仅对华舍地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而且还爱上了织布、印染等,小家伙对我说,以后他的梦想是开个印染厂。”

  叶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打磨课程,“目前我们教授学生的大多都是传统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将融入最新的技术,同时增加授课次数,让更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其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