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心中的桃花源,洋中青山绿水田园乐,梦
2024/8/9 来源:不详作者:詹凯洋中,自古被誉为“好西乡”那么,除了山好水好,还有哪些内涵是您所不知道的呢?日前,一位年逾古稀的洋中乡贤阮宜尔,创作了一副《桃花源记》画作洋中的“好”在他笔下徐徐展开……01物华天宝造就舌尖美食展旗峰,海拔米。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山脉绵延。境内,峰险石奇,飞瀑名泉点缀在如黛的青山之中。茂密的植被,巨大的落差,使得盆地中的溪流一年到头水量充沛。缠绕着这片沃土的洋中溪、北洋溪、东山溪孕育着无数的天灵地宝。自然,洋中是个好讨生活的地方,自古被誉为“好西乡”。在小镇里,24节气一个接着一个,人们和万物生长步调一致,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生活过得惬意又有规律。洋中人的一天就从热气腾腾的美食——洋中拌粉开始。拌粉店里,大灶猛火,锅里热水滚烫,发好的粉团被压成粉条,入锅三分多钟后起锅,店家熟练地往排好的碗里快速的下粉,猪油、葱、酱等调料趁热渗入,一股子诱人的香味瞬间打开了等待了一整夜的味蕾,撒上一把土法腌制的糟姜,就着蛋花汤,配着猪脚冻,扎堆的食客大口地吃起来。这是一种微妙的感觉,离开了这个场景,吃得不一定就香;这是一种记忆,不管身在何处,它就是家乡的味道。想起家乡,西乡人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它,想起香酥鸡卷、蛏干笋汤、黄粿煎、药膳汤、炒光饼……刘郑美,从洋中起步把生意做到国际的洋中企业家。他创办了蓝湖集团,所经营的天湖山茗茶、竹木工艺品、食用菌等系列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次从国外回来,他都要吃上一碗地道的洋中拌粉。就像《桃花源记》中的那个武陵人,对这块生养他的土地,刘郑美总是充满着新奇和惦念。02富代都[dū]村的“富饶说”富代都村,洋中的古村落之一。据说,当年宁德90%的钱庄都是代都人所开,村民富极一时,所以有了这个村名。富代都村子不大,位于高岗山南麓,沿着山坡,近十座古民居错落分布,村子周边小丘护卫,村前的九曲山中九条山涧曲折流过,这种布局造就了堪舆学上的“九曲水”,被视为安家的宝地。从这里走出了宁德西医奠基人阮琼珠。人和大自然走得越近,越接近生活的本真。在富代都,人们过日子没有过多的刻意,一切都很随性。平日里,喝点家酿小酒,下地干干活,蜂巢里的蜜一年只割一次,果蔬让鸟儿吃了,笑笑作罢。宽松自然的生活方式给予了最好的回馈,百岁老人在这地方几乎算不上是什么新奇事。“风水好,环境好,空气好。人的寿命长,有个96岁的老人,身体还很好,还会爬树,砍柴,什么东西都会。”蕉城区洋中镇富代都村村民阮先同说。03青蛤将军莲下村洋中镇有33个行政村,在村民眼里,他们的村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谷雨一过,寒潮结束,气温回暖,村民开始埯[ǎn]瓜点豆、播种移苗,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的青蛙仿佛在一夜之间苏醒了过来。再过上二十来天,便到了农历三月廿七,洋中镇的莲下村迎来了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青蛤节。青蛤的外形不同于一般的青蛙,它背绿腹白,脚趾成耳勺状,脑后身上有圆疤点。到了“青蛤节”,村民们都有到广平侯王宫寻找、祭拜“青蛤将军”的习俗。奇异的是,这一天,无论多么喧闹,到宫里的青蛤都不会跑开,直到节日过后,才陆续离去。关于青蛤将军的传说,民间口口相传的主要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青蛤精为害乡民,被广平候王收服,从此痛改前非,造福乡里。另一说法是,青蛤助广平候王莲下脱险,所以百姓冠以将军之名,并在广平候王宫里立香火祭祀。两种说法都赋予了青蛤节更多神奇的色彩。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蛙神崇拜的习俗。细究起来,以农业种植为生的背景下,蛙与雨水、灭害虫息息相关,祭蛙求雨是为解旱保收,拯救民生;蛙“冬去春来”,被视为灵魂转生,象征着复活;春雨后,蛙迅速繁殖,具有永不消亡的生殖力,蛙崇拜实际上是生殖崇拜。04多神崇融乡骨在中国乡土传统中,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是百姓永恒的追求。天仙圣母巡游,在鞭炮声中开始了。谢、刘、左、戴是莲下村的四大姓,巡游四年一轮。天仙圣母是宁德的本土女神,就是人们常说的临水夫人陈靖姑,她是福州人,嫁到古田,在古田得道成仙,所以祖庙就在古田。相传,她学法闾山,能驱鬼除妖,扶危济难。24岁伤胎身亡,临终遗言“吾死为神,必救人难产”,死后,入了仙籍,成为妇幼保护神。老百姓叫她“奶娘”,把她当作母亲一样看待。求子嗣,祈求临盆平安,孩童健康,据说有求必应,非常灵验。天仙圣母所过之处,乡民夹道鸣炮,香火恭迎。最为特别的是,不管男女老幼,都把给天仙圣母抬轿子视为一种荣光,哪怕是弱不禁风的女子,抬起轿子,都得晃上几晃,这是他们与神灵互动的一种方式,充满着喜庆。求子的,不忘摸一摸女神的肚子,再塞个香火包。有的村民,则给圣母换上亲手缝制的绣花鞋。在百姓的心目中,天仙圣母最接地气,她法力无边,被奉为神灵,却又和母亲一样容易亲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洋中镇就有人类定居。岁月流逝,朝代更迭,人群繁衍,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道教、佛教深刻影响着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多神崇拜融入了乡民的生活,信仰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群众笃信抬头三尺有神灵,祈求神仙佑福;坚信唯有勤俭才能传家,盆地便成为洋中百姓勤劳致富的聚宝盆。05“国子”周斌与天山绿茶的宦海之缘林业、水稻、蔬菜、畜牧、食用菌、茶叶是洋中的“六大主导产业”。其中,最值得说道的还是茶叶。天山山脉山势雄伟,东临大海,西北地势高峻,鹫峰山脉如一道屏障横亘中间,形成了山地、海洋双重气候特征。山上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温度低,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产自这里的茶叶含氮化合物高,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资料可查,天山绿茶的原产地涵盖了漈头村与章后村在内的内天山、中天山、外天山。当然更广泛的区域应是指西乡洋中、石后、虎贝到霍童、九都一带。源于天山的滞下溪一路奔流,沿溪有泊龙潭、午日龙潭等名泉和溪涧深潭,其中以午日龙潭最为著名。它被山环绕,树木蓊郁。岩头瀑千寻,泻落潭中。其潭有三,蒙密不见天日,惟正午时,日方照之,故名午日龙潭。祈雨辄应。清福宁郡守李拔撰《午日龙潭》,诗曰:“坂桥溪畔水拖兰,潭下骊龙睡正酣。潜德等闲田未见,惟余午日曜天南”。“午日龙潭”附近的村民多有种茶,每年五月初五午时,村民们上山采茶、采草药用以治病驱邪。洋中种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点茶、明代的泡茶、现代的茶饮,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开门七件事,茶成为了国饮。英国有句谚语说“世界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禅宗的兴起,发达的漕运使茶从山野走上僧侣文人的案台。一千多年来,来来往往的茶商走出了一条西乡的茶马古道。大岭头线、小岭线、东湖隘线,条条古道成就了石壁岭古道上的“仆马饱淹山雨滑,巾袍偏湿野云香”。南宋淳熙十一年(年),洋中进士周牧写下了“烹茶亟取盈瓶雪,一味清霜齿颊含”。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为题,茶墨结缘,茶又成为了人生八大雅事之一,甚至从乡野步入了朝堂。明洪武二十四年(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从洋中出仕为官的周斌,询以治国大计,周斌谈论时政,细述茶区见闻,褒善贬弊,得到了赏识。朱元璋钦赐国子监司业,并于当年下诏废“官焙”贡茶改贡“芽茶”,天山、武夷山的“芽茶”于是名闻朝野。《宁德县志》记载,天山茶区不仅开始产贡茶,而且制作了供岁考、生儒、进学、升迁用的礼品茶。第二年,朝廷诏命周斌为齐王府左长史,辅佐齐王。逝世后,安葬于棋盘山。他的门人——工部尚书郑赐给洋中题名“国子先生里”。周斌虽然没有显赫的官职,但为人忠正耿直,且学识渊博、为政有能,后人纪念他,在洋中溪畔立塑像、建国师公园。06毓秀山水育人杰初心不改家乡情老百姓认为洋中的山水格局注定这里名人辈出。“外天山”形似笔架,人称“笔架山”,定出读书人。正如国子先生所说,“门前三曲水,背后九条龙,左青狮,右白象,蛤蟆把水口”,地灵则人杰。地方志记载,历代西乡职官有40多人,其中有8位是状元、进士。陈纪,淳熙十四年(年)为武举特奏名丁未科进士,文治武功,初任邵阳知县,后历任藤州、英州、德州、柳州四郡知府兼知军事。他任德州(现越南义安省菜市)知府兼知军时,政绩斐然,被载入《大越史记大全·陈纪》篇,是宁德唯一被载入别国正史的历史人物。他在柳州主政时,重教化,兴学堂、赈灾民,使柳州成为一方乐土。后升迁为武功大夫,在抵御金国南侵时积劳成疾,卒于任上。柳州百姓爱戴他,于是立祠祭祀。在洋中镇的东山村,也有一座柳州祠——“忠节大夫祠”,它始建于南宋咸淳二年。历史上,柳州祠多次重修,现存建筑由门楼、前天井、廊庑[wǔ]、正厅、后天井、后堂等组成。在柳州祠右侧,还有一座清代增建的古戏台。柳州祠的边上有条古街,便是西乡当年最繁华的东山街。它长多米,路面铺着鹅卵石和青石条,两侧是二层木制建筑,一层是商铺,有米线坊、面坊、药铺,二楼则是住房。整条街的建筑整齐划一,古朴典雅,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洋中古街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漫步其中,仿佛走过宋元明清。的确,曾经无数的学子从这条古道走过,去求取功名。人才之兴,自庠序始,他们或在私熟,或在书院,十年寒窗,饱读诗书,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传播,西乡兴办书院,建了来青书院、仁丰书院;明代设了社学;清咸丰年间,“鞠多寺”改成书院。重教兴学蔚然成风,流淌在西乡人的血液里。宁德县第六中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很出名,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十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宁德好西乡,好在好山好水,好在文脉深远。同在西乡的宋代名儒石堂先生感叹到“海味虽难得,山肴任我餐。人生随处乐,何必问长安”。即便到了今天,这种情愫依然深埋在很多洋中人的心间。一辈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刘郑美远洋过海后,还是选择了回乡,因为洋中才是心里的那个家。数十年来,他捐资助学、帮贫扶困,热心公益,造福乡邻,捐资兴建国师公园、好西乡广场等。业兴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甚至把主营业务的重心都转回了老家。眉陀山、东湖隘那漫山的原生态有机茶园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草和茶自然生长,羊群悠闲的吃草,茶叶基地通过欧盟FVO及美国FDA严苛的现场实地认证,硬是把爱喝红酒和咖啡的老外培养成了中国茶的铁杆吃客。山让这片土地峻秀,水让这个小镇灵动。在这里,生态景观和绿色产业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有现代观光农业,有梦里水乡景观,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吸引着向往诗和远方的客人。年7月29日,中国知名影视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唐国强先生到访蓝湖集团天湖山生态茶园,欣然题写“洋中好西乡”。茶是文人雅客向内修身的木饮,酒是好客的洋中人让你喜欢上这里的佳酿。不管是青红,还是重酿,新制的优质糯米经过一道道的传统工序,和着来自天山的水,在米粬的发酵下,酝酿着令味蕾和大脑欢悦的“与尔同销万古愁”。又是一年,古老的唱腔唱出了洋中人集蓄已久的热情。渔溪三十六村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开始了狂欢。这是洋中的文化大观园,鼓钹开道,神灵坐轿,铁枝和纸扎亮相,从刘氏宗祠开始,巡游的队伍走街串巷,把福气带给乡民,十里内外热闹非凡,一场传承千年的文艺比赛就这么默契地进行着,青壮年灵活的手脚舞动了一年的风调雨顺,长达数里的队伍更是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的乡愁。来源:宁德电视台END责任编辑丨何巧银值班主任丨池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