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乡结合部村庄的困局与新局天眼新闻

2024/10/18 来源:不详

从高空俯瞰大地村,四周被起伏的青山包围,阡陌纵横的农田之中,一幢幢民房点缀其间。大地村距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10余公里,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蔬菜等为主,全村7个村民组人。在面积9平方公里的村土地上,贵都高速、白龙快铁、贵南高铁等九条铁路轨道和高速公路纵横其间。   按理说,大地村本应占尽地理优势,依托城区资源,发展得风生水起。然而,土地碎片化、交通滞后等原因,让许多村民没有享受到这份“福气”。年10月,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大地村划归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辖,由于经济区的特殊定位,大地村成为小碧乡16个行政村中唯一没有实施整村搬迁的村。“由于经济区的规划尚未完全敲定,我们的发展只能是边走边看。”大地村党支部书记谢尔波说,在大地村多亩可利用土地中,其中亩是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红线不能碰,基本农田不能动。导致当地产业发展陷入窘境,成为小碧乡最“憋屈”的村。一边要发展,一边要吃饭。大地村民承受着发展受限之困。   有所为有所不为!取舍之间,如何盘活现有资源?让这些土地为乡亲们生金流银、创造财富,成为考验大地村村支“两委”的一大难题。   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大地村没有外来经验可借鉴,所依靠的,是适应本地水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人员多,留守农民分散经营规模效益差,群众收入不高。由于没有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谢尔波说,为了破局,大地村结合全村土地零散化的现状,决定重点发展农旅融合,一方面发动全村有想法有能力的村民发展民宿,同时,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将全村余亩基本农田打造成农业体验田,向贵阳市民提供一个可以自己种地、自己采收的农业体验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村里的余亩林地,引进专业企业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大地村,正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在“地”上做文章、在“变”中求富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罗文福杨宇峰编辑罗昌编审王太师朱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