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徐霞客去旅行被游圣赞为第一的安宁

2024/10/2 来源:不详

云南多温泉,据《云南温泉志》及其续书记载,全省达数百处。建水曲江温泉,宜良汤池温泉,通海秀山温泉,下关温泉,邓川永春池,腾冲温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尤以“三逸碧玉泉——安宁温泉”最为著名。

正如足迹遍中华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说:“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见《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碧玉泉位于安宁城西北的螳螂江右岸,相传池中有石,“光腻胜玉,碧色夺目”,故名。明代有人记述当时所见说:“塘可半亩,碧玉居其中,水没其上尺许,浴者辄浮水坐碧玉上为快。”今玉石已不存,但泉水清彻澄碧,犹如无瑕翡翠,仍不负“碧玉”美名。

碧玉泉的发现,相传始于汉代。有位名叫苏文达的人,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中跟随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事平,秋,“振旅还京”。文达染瘴,不能归,遂为散人,病愈后滞留南中,至汉明帝水平(公元五十八至七十五)年间,漫游至安宁,与郡士阿树罗结成朋友。

他们一起郊游打猎时常常看见这座山白气腾空,云烟如盖,心中十分诧异,派人察看,在荆榛岩壑间发现了温泉,于是召工开辟,遂成一方名胜。当地群众为纪念苏文达初辟温泉之功,曾于火龙寺中塑像供奉,后人曾有碑记其事。

这个传奇,具体生动,历代方志一再加以征引,虽各本说法稍有出入,基本情节却一致。安宁,汉代为连然县,是汉王朝的一部分。汉光武帝亦确于建武十七年至廿年派马援南征。史载马援“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苏文达染瘴散落南中亦近情理。因此,温泉发现于汉代是有可能的。

当然,可靠与否,还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安宁温泉见于记载,是在元代。元刑部主事赵琏(字伯器)有《温泉漱玉》诗:

泉出安宁最潜阳溢至和

盎温深在沼清泚洊盈科

下土丹沙伏傍崖碧玉磨

气暄移火井色莹转银河

洗灌空炎瘴经行入雅歌

远人沾惠旧此去足恩波

——见《景泰图经志》卷一

此诗对安宁温泉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泉水的温暖清盈,碧石如玉与水光斗奇,明沙净砾清彻见底,沐浴后能治炎瘴等等,都作了艺术概括。

生活于明景泰至嘉靖年间的安宁文人杨一清(公元—年)曾两登首辅,三任总制,名重一时。他于成化乙已()年回云南,“会宗族立宗盟”时,写过一篇《温泉游记)说:“温泉膛川胜景,天下驰誉,泉之微妙,不尽其说。”其后于泉傍建立石涂精舍。他的著述题识均署名为“石涂”,这石涂就在温泉附近。

人以名重,泉以文传。后世来云南者,纷纷慕名前往,游人倍增。稍后于杨一清的四川新都人杨慎于嘉靖甲申(年)滴戍云南永昌,曾较长时间到安宁温泉养病、著述,与当地文士酬唱往来。在与省内外的温泉比较后,他挥笔题下了“天下第一汤”五个大字,并热情地赞美“温柔真此地,难老是何乡!”此后,对温泉的题赞如“水之圣”,“域外华清”,“太和元气”,“胜地名泉”等等,不可胜数。

一九六二年董必武同志来游,曾为温泉题诗:“休跨六画黄金印,来试三逸碧玉泉。”世人对它的推重,可见一斑。

玉泉附近,岩壑纵横,苍翠壁立。泉从岩下穿隙而出,或从石底沙中迸涌而起。大着如龙吐水,滔滔不绝,细者喷珠着碎玉,滴滴水中圆。水色澄鲜,碧如翡翠若,一尘染,莹洁若镜。泉水温度在摄氏四十三度至四十五度之间,浴罢神冶气爽,无怪古人称它为“仙源灵液”,有诗赞道:

地灵此地胜赢洲,才妥无春温洁比秋。

但听清声来石﨧,却疑黍谷是源头。

现前风月随人领;不尽珠璣日液流。

涤去尘埃知几许?振衣还上翠微楼。

——明·杨绍芳:《温泉》

香波爆玉暖如春,欲载清歌为灌尘。

似比白云乡更好,披风弄月待游人。

——明?张素《温泉》

杨慎较长时间住在安宁温泉,对泉水观察细致、体会深刻,曾总结出它的七大优点:“皓镜百尺,纤芥毕呈,一也;四山璧起,中为石凹,不烦甃甓,二也;浮垢自起去,不待捆拭,三也;苔污绝迹,不用掬渫,四也;温凉适宜,四时可浴,五也;掬之可饮,尤发苔颜六也;盝酒增味,治疱省薪,七也。”

碧玉泉附近,景玫秀丽。前人称道温泉有八景:

冰壶濯玉:入泉沐浴,人白如玉;

龙窟乘凉:温泉左侧有环云等石洞,夏季极凉,避暑其中,极其爽快;

春圃桃霞:葱山一带多桃树,初春,桃花盛开,有如数里晴霞;

晴江晚棹:螳川浩荡,每当傍晚,江涛树影中归帆点点,自烟云氤氲中顺流而过;

烟堤听莺:白碧云泉至“渐入佳景”(原停船处)一段,岸柳拖烟,古树荫缪、清晨黄昏,春花秋月,莺声鸟语,不异笙簧;

山楼看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登楼远望清新秀逸;

云岩御风:浴后登岩漫步,如凭虚御一风,有飘然羽化之感;

溪亭醉月:溪边长亭玩月,与醉石、醒石共卧于水光岩影之间。

今天,除去睛江晚棹与春圃桃花之外,其它景致均能领略。

环云岩在碧玉泉南数十步,凤山之麓,其下螳川潆徊,苍树古藤,牵凌岩上,石色斑澜,如云如漆,间有五彩。岩间有洞,大小深浅不一,其中较大者深约十数公尺,洞中钟乳玲珑,可见斑驳树影,白天仰望,洞顶透漏;夜间仰望,可窥星月,自有一番神秘之感。

岩上原有亭阁飞峙,今已无存。洞旁有醉石苍然堰卧,又有醒石斜依岩畔,如人酒h初醒,惺松而起。长达数十公尺的峭壁上,遍布旅游者镌刻题赞的诗、联、语句。有的可为林泉增胜,有的则疥癣灵境,各乐其乐。有的从风景着眼,如:碧玉洞天、溪山绣错、岩飞壑舞、峭骨嶙峋、磊落雄奇、云蚊可驾、桃园可门、呼吸可通、护秀争流、岩泉碧翠、穿云印月、胜地名泉、石径松阴,悠悠千古意,茫茫一径清等等。有的着重主观感受,如:“无谓普陀仙,举头仔细看;有心即有境,片石海天宽。”

在众多的石刻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禹碑摩崖。禹碑,即岣嵝铭。相传大禹治水经过湖南衡山,祭南岳,于其主峰岣嵝山留下此碑。刘禹锡、韩愈都曾有诗记述。宋嘉定(公元—年)年间,有位姓何的人,到岣嵝山,由樵夫引导,见碑,拓归,后刻于岳麓书院。

安宁的禹碑,刻于明代嘉靖年间。时杨升庵在安宁,于乡绅张碧泉先生处见拓木,共七十七字,字形古怪奇特,如龟似龙不能晓。升庵象形会意,逐字译释,照原本镌于石壁。

此碑真伪历来争论颇多,杨慎、杨时乔、安如山、郎瑛等人深信不疑,其余考据学家大多认为出于后人伪造,今亦无确证。由于字形难认,在“肯定派”的人中,对其内容解释亦出入很大,杨升庵的释文较为通行。杨的释文是:

承帝曰,洲清与: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析,心罔弗辰。石求平定,华嶽泰衡,宗疏事宾,劳余伸硬。郁塞昏徒,南滑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水奔。(标点为引者试加)

从上述内容看,碑文所记大禹治水经过,墓本上与历史记载相符;从行文上说,碑文语言平实,叙事简洁,并无誇饰之词;从文字上看,它似篆非篆,造形奇特,自备一格,颇堪玩味;即使非禹所书,出自宋人之手,至今亦己近八百年。早在明代就有人写诗抒发其仰慕之情:“蝌蚪缀层岩,风云发古墨;千载仰宗工,应共禹碑勒。”

据清代金石学家王昶说,他有四福禹碑拓片,其中成都、西安、绍兴等处的禹碑,皆据安宁镌刻的杨氏本所摹。

云南与中原相距万里,四百多年前的嘉靖年间就刻了禹碑,足见大禹治水的事迹流播的深远。而这个碑文又从边疆流入内地,可见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之密切。

温泉的建筑,相传最早为汉代苏文达所修,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命曹溪僧普明重修,信否已不可考。

明洪武年间知州董福海更新,后屡纪屡修。到明代正德戊寅(公元年)十月,徐霞客游温泉所见,已是“庐舍耕集”,“池后当东崖之上有佛周三楹,额曰`暖照’。南坡之上有宫宇三楹,额曰`振衣千仞’。”温泉之西已有街,“见卖桨及柿者”。环云崖附近上下,皆有亭,其形式有长亭、方亭、八角亭,依山伶水,各尽点缀园林、观赏风月之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