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夙夜在公的领导干部楷模

2022/8/9 来源:不详

北京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报记者赵琳高田

本报通讯员杜静博

“娘,你那件蓝外套呢,我洗洗。今晚元宵节,拉你去看灯。”“不用,三儿家,你刚做完手术,可不行……”5月6日晚,山东梆子戏《孔繁森》在聊城首演,剧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流下热泪。

看完演出的剧作家、《孔繁森》编剧刘桂成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孔繁森同志去世20多年了,他留下的那句话——‘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已成为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

风光秀美的东昌湖畔,有一座极具藏式文化元素的展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个小药箱、一个听诊器、一本写着遗嘱的笔记本。

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聊城五里墩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17岁的孔繁森经聊城技工学校推荐入伍,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良师益友——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徐诚,学到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孔繁森在西藏下乡时必带的小药箱,就是徐诚送给他的。

年第一次援藏,组织上安排孔繁森到条件艰苦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岗巴县三年间,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择在全县最落后的乡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全县工作的开展。

每次下乡前,孔繁森都要自掏腰包买药,装满小药箱,一路工作,一路看病发药,直到药箱空了为止。没人知道,在藏十年,小药箱里的药,总共花了多少钱;面对毫无血缘关系的藏族群众,孔繁森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年,山东再次选派进藏干部,孔繁森再一次进藏。这时,他的父亲已去世,87岁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出于歉疚,他带全家人到北京旅游。随后告别亲人,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之际,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数不清是第几次,孔繁森舍“小家”顾“大家”,走向了海拔更高、更艰苦的阿里。

阿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草场广阔,畜产品、矿产资源丰富,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享誉盛名。孔繁森跑遍了阿里地区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总结了畜产品、矿产品、旅游、边贸、人口和政策等六大发展优势,绘就了一幅全面振兴阿里的美好蓝图。

年2月,一场特大暴风雪席卷阿里。孔繁森带领机关干部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行程公里,先后发放救灾款多万元、救灾物资上百吨。也就是在这期间,他预感到了身体的极度不适。

一日凌晨,孔繁森写下了这样一段遗书:“……不知为什么我头痛得这样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了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母亲、家属和孩子们知道,请以我的名义每月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的信。我在哪里发生了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如今,小药箱、听诊器和这本写着遗嘱的笔记本,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永远珍藏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成为他为藏区发展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见证。

年11月,孔繁森带领党政考察团赴新疆考察期间,所乘坐的车辆发生车祸。当地军民第一时间接力抢救,但最终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孔繁森同志遇难后,阿里地委在清理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他身上仅剩8块6毛钱——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在藏十年,留下的全部家当。

现在,在聊城处处可见孔繁森“印记”。市区的繁森路、五里墩村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繁森希望小学、莘县繁森广场……他的事迹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学习孔繁森,续写着当代的“孔繁森故事”。

来源:大众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