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音乐游云南永平千古博南梦里原乡
2023/12/16 来源:不详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在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极为富集的云南,该用怎样的催化剂,才能调出不一样的美,才能释放出云南“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深刻内涵和创新动能?长期生息在这里的26个世居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歌舞艺术,当音乐与旅游相遇,会产生怎样的魅力?流传深远的经典歌曲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优美动听的词曲之间藏着哪些宝藏美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策划推出“跟着音乐游云南”系列报道,带您开启一场乐游七彩云南的音乐之旅。博南风光供图 “博南古道穿越这里,千年的马蹄踏碎风雨;滇缅公路穿越这里,血染的岁月感天动地。博南山,博大的胸怀……永平,我的衣胞之地。为你永远太平、永远昌盛,我们甘愿付出毕生的心力!”一首以永平县名直接命名的原创歌曲《永平》,将永平的土地、文化、历史和精神气节浓缩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唱出了永平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永平儿女的心声。“千年的历史时光,熔铸着永平的深厚和温润,这片热土滋养万物生长,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永平儿女,是永平人民甘愿付出一切的衣胞之地。”歌曲《永平》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常务理事卢云生作词,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马烁谱曲。永平深厚的历史底蕴、迷人的山川景色、迤逦的田园风光、绚烂的民族文化以及多样的各色美食,让词曲作家们对永平流连忘返,并以一种雄浑的力量和情感,抒发着对这片热土的期盼和眷恋。世界最高滇山茶供图永平,因一座高山而得名公元前4世纪,一队队马帮从气势磅礴、巍峨雄峻的博南山上穿梭而过。跨过奔腾不息的澜沧江,踏出一条通往南亚东南亚各国闻名于世的“蜀身毒道”,留下了“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的歌谣。而山峦四周方圆平方千米的区域,即永平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新光遗址”。公元一世纪以前,永平属哀牢国。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在其地设置永昌郡,永平属永昌郡博南县。《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是为永平立县之始。因博南山山势雄峻,绵延百里,是博南古道必经的重要山脉,故以山名,取名博南县。后因人地平和,且又隶归永昌管辖,改称为现在的永平县并沿用至今,寓有“永远安定太平”之意。宝台风光供图 博南山,是我国著名横断山脉滇西横断山的一座不算高大的山峰,坐落在永平县城西南,澜沧江以东,银江河以西,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达米。各类史书中,对博南山多有记载。《续汉书?西南夷传》中载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东汉王朝)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载有:“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耆溪,置巂唐、不韦二县。”《水经注?兰仓水》中载有: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渡兰仓津,土地绝远,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仓,为他人。”《明史?地理志》中载有:“西南有博南山,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上有关。”博南山山势险峻、树林荫翳,山之西麓又有澜沧江为天然屏障,山上随处可见一株株造型古朴、枝叶老辣的高龄古树,古树的种类也极为丰富,有榕、樟、银杏、丹桂、槐、桑、杉木,动辙都是成百上千的年龄,不禁令人敬畏油生,暗发思古幽情。宝台山,静静地依偎在澜沧江的臂弯里。15万亩林海浩瀚,四季云蒸霞蔚,有高等植物89科种、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40多种,被誉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绿色明珠”“滇西地区的物种基因库”。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宝台山有这样的描述,“溯澜沧江北岸而西行,为宝台南郛”“两水一内一外,一去一来,一顺一逆,环于山麓……为宝台之护,此又山水交潆之概也”。争奇斗艳的鲜花供图 宝台之上,树吐莲花,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第四纪冰期古老物种木莲,在宝台山成林成片生长;2万多亩的“云南山茶谷”中,各类茶花达万株;高28.1米的山茶花在被国际茶花协会实地测量后认定为世界最高野生山茶花,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最高滇山茶”;年开万朵的“博南红”、花色红艳大如钵的“宝台红”“九心十八瓣”等名贵山茶花,更是令人称奇。宝台山瀑布张继强摄 被誉为“滇西名胜”的明代古建筑群金光寺,始建于崇祯元年(年),现寺内仍完整保留明代转轴浮雕通花门28扇,其全部选用优质木材3层镂空雕,门上雕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雕工精细,刀法娴熟,构思奇巧,栩栩如生,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金光寺供图 徐霞客、杨升庵、李元阳、担当和尚、虚云、李根源等文化名人不辞路途遥远、山水阻隔,曾游访宝台山,赞叹之余,不惜笔墨地豪情抒发赞美诗。争奇斗艳的鲜花供图 深山古刹、成百上千的古树、争奇斗艳的鲜花,承载了宝台山曾经的一段历史,它们跨越了时空的局限,为宝台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也带给后来人无限的遐想。行走在林荫小道间,微风徐徐,山花烂漫,古木横陈,静邃幽深,林深水秀,鸟欢禽飞,瑰丽无比。景随步移,山势时缓时险,一个转弯一道景,宛若入人间仙境。置身其间,如梦如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竟勾起人生无限美好的诸多遐想。在博南山原始森林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其中树龄在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的原生茶树、古茶树就达0多株。在博南山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带,种植高山生态茶3万亩,其中的大坪坦高山生态茶园是云南省优质大叶种茶“佛香”品系园区,也是“离天空最近的茶园”。云端茶园供图 漫步茶园,沿着栈道拾级而上,满眼翠绿,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穿梭在茶树间,把一芽一叶放入竹篓,时间放慢,心变得坦然,每个采茶的动作,都变得轻盈。泡一壶茶,在这里享受山间的野趣,聆听山林之风,静感山谷之音,品味茶香,幸福感溢满于心。永平,因一条古道而兴盛博南古道,以博南山得名。在永平县境内绵亘多公里的博南古道,是我国南方最早对外进行开放贸易、建交结盟的一条国际大通道,被冠以“南方丝绸之路”的称誉。公元前年,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发现的“蜀身毒道”基础上,开通建设了“南方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路段——“博南古道”。博南古道的开辟,连接上五尺道、灵关道,与永昌道一起成为古老的国际大通道“蜀身毒道”云南境内的主干道,也成为汉王朝进入云南的主要官道。古老的霁虹桥供图 这里,兰津古渡、霁虹桥、永国寺、凤鸣古桥、江顶寺门楼、澜沧江畔摩崖石刻等穿越两千年风雨,熠熠生辉;曲硐、花桥、杉阳等重镇驿站,宛若古道上的遗珠,叩响着古道悠久厚重的历史回音。博南古道蜿蜒,向着霁虹桥而去。“霁虹”两字很美,也蕴含着古人对连通两岸的向往。永平风光供图 古道与澜沧江天险交汇之处的“兰津渡”,两岸悬崖峭壁,江中急流汹涌,被喻为“金齿咽喉”。澜沧江上的霁虹桥,是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三国时期,在兰津古渡建篾索桥,后改建铁索桥。“兰津渡”之西,有天然巨型石崖,其上刻有明、清时期的燕山南、张其眉、段腾龙、吴鹏阳等文人墨客为之题词“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等诗文三十余幅,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迤西咽喉,千载不能改也”。古今文人指尖滴落的时光,写满博南古道上流淌的相思。马可·波罗、杨升庵、徐霞客、桂馥、林则徐、赵藩、李根源、埃德加·斯诺、徐悲鸿等中外历史名人都曾在古道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杨升庵行走博南古道时,悲怆地写下《博南谣》:“博南行商丛怨歌,黄金失手泪滂沱;为客从来辛苦多,嗟我行商奈如何。”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书中称其为“云南的皇家古道”“通往印度的黄金之路”。在博南古道上,曾经繁华一时的村落,久听不厌的马帮传说,模糊的马帮足迹,锈迹斑斑的马掌碎片……都见证着古道的历史,无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记忆。博南古道的开辟,成就了永平灿烂的文化。永平风光供图 自汉代以来,永平人民就与云南的其它民族一道,以博南古道为载体,开始融入中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碰撞、交融、沉淀,边屯文化、马帮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发展。多元文化的包容,让境内22个民族长期以来和谐共生、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服饰、建筑、习俗、歌舞、技艺,以龙街镇安吉村传统苗族打歌改编而成的舞蹈“嘎蒙卡兜”为代表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出永平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千古博南,因山而名,沧桑古道,因文而兴。博南古道翻开了永平悠久的历史,成就了永平灿烂的文化。博南古道无可厚非地成为撑起永平历史文化的“台柱”,成为起永平历史文化的“经络”,滋养了永平历史文化的“灵魂”。久远历史刻下的岁月烙印,便利交通串起的多彩风情,重大事件留下的厚重沉淀,使永平成了一个文化的聚宝盆。在这里,古道文化、中原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得到了多元的融合和贯通,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永平文化。永平,因一道美食而闻名在永平,不仅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生态之美馈赠的财富之味,还有其独特的舌尖美味。曲硐鹅肝张继强摄 说起永平的舌尖美味,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永平黄焖鸡”。“永平黄焖鸡”的起源,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民间传说加以考据,“永平黄焖鸡”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这与永平境内的著名丝绸商道——博南古道的开通,有着必然的联系。永平美食供图 博南古道不但是一条经济贸易的“南方走廊”,同时也是历代朝廷用来向云南西部边疆地方政权传递紧急公文的重要驿道,沿路曾设置有众多的驿站。由于驿使传递公文的时间非常紧迫,驿丞便在实践中创出了一道既能够让那些赶路的官员驿使以及商贾马帮吃得称心如意,又能做到烧制起来快捷省时的地方名菜——黄焖鸡。永平美食供图 永平黄焖鸡弃“水煮”改为“焖”的独特做法,凭借“快、香、嫩”的特色,迅速俘获千万赶路人的胃与心,成为博南古道沿线过往客商和官员驿使的首选菜肴。如今,博南古道虽已随着历史哒哒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永平黄焖鸡却通过不断的保留、摒弃、传承、创新,让博南古韵犹存,也让千年永平的味道愈发活色生香。通过一千多年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烹调技艺的不断改进,现如今的“永平黄焖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浓郁的永平地方民族风味的特色菜肴而广受众多食客的青睐,形成了“万店共享一名菜”的一道独特景观。“永平黄焖鸡”也因此而获得了“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等盛誉。美国《天下美食》、日本《名厨料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一些烹饪杂志,都曾把“永平黄焖鸡”作为云南著名的特色菜肴作过详细的介绍和推介。永平美食供图 永平味道,在于永平人对于味的创造,依据食材的性格,生态之味便是给其最妥帖的交代。那千年一味的黄焖鸡,久负盛名的泡辣椒、泡大蒜,丰盈肥美的曲硐腊鹅,天地灵气滋长的野生菌,以及木瓜鸡、大块鸡、辣子鸡、鹅心肝、腊鹅、牛干巴、带皮羊肉、黄焖羊肉等极具地方民族风味的特色菜肴,以其原生态的精良食材、独特精心配方、传统精湛的烹制技艺,形成了永平独特的舌尖美味,彰显出永平的独特饮食文化魅力。永平美食,混合着浓厚人情与时间的细腻,令人难忘;永平百味缓缓流转在博南山深处,等你来寻。永平三杰:牛肉、泡椒、泡大蒜李昆摄 《博南谣》的余音尚在回响,陈述着永平的悠悠往事。在这里,厚重沧桑的文明遗存与千年博南古道文化浑然一体,美食、美景相得益彰,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历史遗韵令人流连忘返。茶叶酥张继强摄 走进永平,静谧、神奇的光阴在这里很变得很柔软,你也一定会被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所震撼。音你而动,乐游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云南,更是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纯美的自然、旖旎的风情、地道的人心,本就是音乐的灵感源泉。每一次吟唱,都是生命的弹拨;每一处欢歌,都在与万物交融!《跟着音乐游云南》,每一步,都是一串优美的音符;每一步,都是心灵回归的净土!《跟着音乐游云南》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出品总策划:田静策划:刘红锁华媛统筹:杨之辉罗蓉婵林云冬曹璐唐莉娜李星佺何沐供稿:永平县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记者杨之辉视频:永平县融媒体中心设计:蔡陈晨指导单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音乐家协会支持单位:永平县委宣传部、永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