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不松劲奋力促振兴安康市委政法委帮

2024/12/10 来源:不详

「本文来源:西部法制报」两边青山相对出,一座新村入面来。连绵的群山之间,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将55岁的杨诚带到他的目的地——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杨诚是安康市委政法委的四级调研员。今年8月,市里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杨诚主动报名到双杨村担任第一书记。防返贫动态监测、防汛防滑、产业帮扶、建强村级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一入村,杨诚就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投入到紧张的驻村帮扶工作。吃透政策做精准帮扶的明白人双杨村位于平利县东北部,全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经过持续攻坚,年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全新的工作环境,如何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挑战不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要熟悉,村情户情要掌握,还有各类惠农政策要做到一口清。”杨诚坦言,虽然自己在乡镇工作了十几年,也在县直、市直多部门工作,但作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也倍感压力。“做好驻村帮扶,首要的就是吃透政策,做精准帮扶的明白人。”安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在随机入村督导检查时,把政策、村情一口清作为新一轮驻村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采取现场出题、闭卷作答的方式进行查验。为了快速吃透各项政策、掌握村情,杨诚和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晚上学习政策,白天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杨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各家各户的情况。与此同时,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市委政法委34名机关干部与34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万元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在积极争取协调中进入规划编制环节,1.2公里的产业路竣工投用,投资1.2亿元的中药材初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动态监测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拿到新房钥匙的杜玉松眼角噙着泪花感激地说。今年51岁的杜玉松是双杨村6组人,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家四口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9月份的连续强降雨让杜玉松的房子受损严重,好端端的一个家瞬间陷入了困境。防返贫监测网格员李发奎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驻村工作队,经过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杜玉松一家被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重点帮扶。“根据政策,我们不仅为杜玉松一家落实了过渡安置措施,而且全家5口人还享受了每人2.5万元的易地搬迁安置补助政策,”双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世顺介绍,目前杜玉松在长安集镇购买了一套安置房,已拿到钥匙装修,妻子许启丽也在社区工厂上班,原本陷入困顿的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快速精准的反应,得益于双杨村建立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返贫监测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网格员走访排查、信息上报,驻村工作队研判分析,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人员,一张防返贫网格严密有效地织牢了防返贫底线。“今年以来,我们全村因灾、因病等纳入‘三类人群’的5户13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返贫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曹世顺说。产业发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这绞股蓝种在地里,从叶到根都是宝。”李中孝说着,握锄头的手一用劲儿,一盘粗壮的绞股蓝根破土而出。“叶子从四月采摘到十月,叶子采完了卖藤,藤卖完了,需要换茬的卖根,3块钱一斤。”李中孝兴奋地说,今年仅靠绞股蓝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全家顺利消除了致贫风险。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基础。双杨村立足自然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绞股蓝、魔芋、中药材、生猪等特色产业,建立起了“农业园区承载、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互助、农户紧密跟进”的产业联合体系,全村累计发展绞股蓝近亩、中药材余亩,生猪养殖户5家,辐射带动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我现在有抖音粉丝有20多万了。”邓平靠手机直播养蜂,成了周边有名的“网红”。通过网络直播,他的蜂蜜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出大山成为网络热销产品。“靠卖蜂种和无公害蜂蜜,今年就净赚了8万元。”邓平难掩兴奋地说:“脱贫了就应该有脱贫的样子,现在手头宽裕了,准备加盖一层房屋,好好收拾一下,把日子过美气。”“村里有了企业,群众有稳定收入,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名双杨村人民见证了双杨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美丽蜕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他们正信心满怀,阔步向着幸福出发。(记者陈洪钧通讯员李清泉李明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