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龙丨马桥角浪最早的学堂,你知道吗建

2024/1/24 来源:不详

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 https://m-mip.39.net/m/mipso_4249431.html
马桥角浪最早的学堂,你知道吗?●建设乡情●马桥小学是马桥周边百姓众所周知的地方,这里有过他们难忘的童年、欢乐的少年。但对于马桥角浪更早的一所学堂人们却知之甚少——她就是距马桥不足百米,位于张网港河西万家老宅上的竞智小学。竞智小学位置现张网港连乡桥桥土北侧说起竞智小学建校历史,迄今已有年了,创办时间比马桥小学早33年,和浜镇小学同年同岁。竞智校虽然早已停办,但为家乡的社会文明,知识传播做了不少实事,赢得了周边百姓群众的好评。黄振忠老师主编的《建设乡志》中记载了竞智小学创办情况。《建设乡志》记载的竞智小学创办情况竞智小学前后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前20年的办学过程除创办时基本情况外,其他均查无资料记载,也无法查阅考证。近期,笔者走访了马桥宅边(年后入学)的三位老人,他们回忆了当年竞智小学轶事旧闻和在校求学情况。01黄明德先生,住万家宅西边黄家宅,原建设乡2大队会计,年入竞智小学,四年初小毕业后,升入浜镇小学读高小那天,走访黄老先生时,他正在自留地干活,身体硬朗、思路清晰的他把我引进堂屋,黄老知道我的缘由后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地介绍起当年竞智小学办学情况。黄老回忆当时竞智小学概貌网络图片学校全名:竞智初级小学(时为国民旭升中心小学的下属学校)校名含义:争先进取,聪明智慧举办者:万志德校长(其父为万显伦,有名中医)校址:建设运南村6组万家老宅(已故的万学通老师住宅内)现张网港连乡桥桥坡北侧。校舍设施:三厢房屋,正屋朝南,是万家兄弟住房和教师宿舍,朝东朝西的侧厢屋是教室,校门是园弧形的,两侧是书房,为教师办公室,校门外面是学校操场。教师情况:万志德任校长,兄弟万志云有时也管理,老师有宋金凤(家住三星镇)、施和九(启东人,住校)、陈凤山(原建设八大队人)。班级和学生:学校设一至四年级,2个教室,复式班教学。开设课程:课程与现在不一样,比较简单,有国文、算术、画画等。旧时学堂教材、课本网络图片闲聊中,黄老先生还回忆了这样一件趣事。那时候,大多数家庭孩子上不起学,即使一些有条件人家也因观念落后很难保证其子女都来入学。于是校方颇费心计,在校门口挂上了"崇明县竞智小学"牌子,只是在上面教育部门检查时摘下放入库中(因校牌与私立办校实际不太相符)。这样,学校的声誉和对外影响力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也行之有效。这种类似作弊的做法,虽说是有点欺上瞒下,但在七十多年前的旧时代算是一个高超的妙计,其实质就是为了吸引外界,扩大影响,多招学生,保证足额,从而增加学校收入经费,提高办学效益。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办好学校,恩惠于一方百姓。因此,应该是一种为民利民的善意和好事。02原上海市前哨农场副场长范明昌先生,老家旧址位于马桥北张网港河东范家宅,与万家宅隔河相望,年入竞智小学范老先生见到我的那天,心情十分舒畅,86岁的他饶有兴趣地回忆了当年上学读书的情形:我是年秋上学的,那时我们把竞智小学称之为万家学堂。学校离我家不到百米,那时张网港还未拓宽,通往万家学堂有座小木桥,记得与我一起上学的有沈国本、范三才、施玉飞等,他们都是些家境贫寒农家子弟,虽不是同一年级,但在同一间教室,大家都非常友好。学堂里,教书先生二、三个,开设的课程很简单,国文、算术,还有画画等。旧时学校上课情形网络图片当时来说,作为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只要识几个字,能写写算算就不错了,所以,我在竞智小学读了四年初小没有再去升学,年,我还未满14岁就去上海学徒,开始了生活的闯荡。在竞智小学求学的四年中,经历过事大都记不得了,但有二件事还有印象。一这所小学虽是私立学校,但对穷苦百姓子女还是十分同情和关心的。那时我和一些学生因家庭困难,学费交不起,常常要拖欠或迟交,但校方从不催逼,让人感觉很有人情味。还有些同学家境贫寒,学费少交了,校方也从不计较,时常马马虎虎就算过去。在这个学校,没有见过因为少交或迟交学费把学生赶出校门的情况。旧时学堂小学生网络图片二竞智小学是具有爱国情怀和富有正义感的学校。我上学时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学校曾经二次掩护受伤的抗日游击队员而受到师生和百姓的赞许,其中一次我亲眼见到的。那年开春的一天,我们在校园里活动,看到一个浑身血淋淋的年轻人被搀扶着匆匆进校园,万家主人相迎引入堂内屋中,随即清理伤口,进行包扎,后由万显纶老先生给予医治,安顿家中进行疗养。后来听说这是一名游击队员,遭日本兵追击受伤而逃进学校来避难。那时候,我们还年幼无知,不知真相,也不识这年间的时代背景,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些游击队员之所以逃进竞智校,其一,当时是抗战大环境,时有各种意外,特别发生紧急情况时,学校是较为安全稳妥的地方。其二,竞智小学也是中医外科医生万显纶先生的住宅所在地,这样,受伤的游击队员在这里可以有幸逃过一劫,并且得到有效的医治。一所乡村私立小学,在当时有这样一种觉悟境界,关键时刻能做到临危不惧、救死扶伤,确是难能可贵的。(注:另有一说法,校长万志德兄弟万志云曾参加过沈鼎立抗日游击队,可能与此有关,待考证。)《建设乡志》关于万显纶医生记载03原新海农场职工沈国样,家住万家南隔壁沈家宅,年入竞智小学,读完四年初小就跟随父母种田,解放后去了新海农场围垦,成为一名农场职工直至退休沈老先生,住万家宅南面不足米,老先生虽已87岁,但耳聪目明,回忆75前往事,还是那么清楚,他说,我8岁上学,竞智小学是初级小学,如果要上高小就得去浜镇小学。我家境不好,读到四年级就辍学了。我在竞智上学时没书包就用个布袋代替,天气转暖入夏时,我和一些同学时常光着脚去上学,有些时候还遭到先生的指责和臭骂,虽然心里不好受,但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挺着。那时,我们把老师都称为先生,只记得教我们的宋先生、施先生和姓陈的老师等,校长是万志德,他的父亲是有名中医万显纶,有些时候,万志德先生也来兼课。旧时用于上下课的手摇铃网络图片每当上下课时,老师手拿着摇铃反复晃动,同学们都十分自觉进出教室。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上课学习很轻松,课程内容很简单,但学校规矩很严,教室讲台上放着戒尺,要是学生不听话或不守规矩,老师就会用戒尺打手心,所以同学们都很听话,也十分尊敬老师。旧时先生用戒尺打手心、做规矩网络图片旧时的竞智小学,教学设施与现在不能比较,学校活动也没什么,学生也没好吃好穿,但我们也觉得蛮开心。我家住在万家南隔壁沈家宅,离竞智小学也只有百步之遥,礼拜天,我们经常去学校操场玩耍打闹、追逐游戏……这些几十年前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就像眼前一样。如今,当年在竞智读过书的人都已老态龙钟了,竞智小学的旧址一一万家老宅也已拆除多年,只存一片荒芜空地…这里的一切只能留在我们这些老人们的记忆里。怀念那时操场上活动的情景网络图片时光荏苒印记着老人们的回忆,岁月匆匆记录着老人们的故事。七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竞智小学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年的万家老宅校舍也已踪迹殁尽,弹出了人们视线,当我们渐渐淡忘这一切的时候,别忘了竞智小学是马桥角浪最早的学堂,在贫穷落后的世间、社会里,她曾经为马桥周边的百姓传播知识、走出愚昧、点亮光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心语文中有关内容如与史实有悖以官方资料记载为准口述:黄明德/范明昌/沈国祥整理:施玉龙笔者与当年竞智小学校长万志德孙子万惠生先生合影,右为万惠生先生作者简介施玉龙,住浜镇西马桥。年恢复高考入上海第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参加工作于大同中心校,85年后分别于上海市东风农场学校、祟明建设中学任教,担任过农场学校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支部书记、校长等职,教育生涯37年。编者留言: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浜镇和蟠龙镇的故事,欢迎您能给我投稿,传播和传扬乡土文化,让一个个动人的老镇故事得到传承和记录,让古镇的故事沉淀在时代的发展中,让古镇的魅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