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龙游大山的他,把家乡味道带到了上海滩
2024/8/9 来源:不详所谓“家乡味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部的总导编陈晓卿,曾给出有趣的定义: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范志军,正是这样一位把他的童年味觉、家乡味道推广到大上海的龙游人。人物名片姓名:范志军职业:商人出生年月:年生经历:年接手老乡在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的肉铺直至年。年,专营衢州农家菜,现为上海洪畈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山里菜,城里卖”,在上海的浦东新区有家衢州农家菜的美食店如此吆喝着,许多浙江一带的食客都会慕名而至。龙游土鸡、葱花馒头、龙游发糕、龙游葱饼、“三头一掌”等“龙游味道”都在上海安了家。但“山里菜,城里卖”于范志军而言,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的夙愿。“在外闯荡的龙游人忘不掉家乡味,吃来吃去还是家乡菜好吃。”范志军说,许多龙游人都有同感。“衢州农家菜在宁波、杭州都做得风生水起。”范志军觉得,龙游菜肴和龙游小吃还能走得更远。于是,年8月,他将名下一家连锁快餐店装修成中餐馆,专营衢州农家菜。为了保持地道的家乡风味,所有厨房人员都是龙游人。每天清晨,妻子李海霞都要将土猪肉、土鸡肉、笋干、豆腐、豆腐干等许多食材从龙游托运至上海。“龙游的食材口感好,虽然成本要比在上海采购高一些。”范志军一心一意要把家乡美味带到上海。范志军,年出生于湖镇镇洪畈村,年接手老乡在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的肉铺直至年8月。说起创业之艰辛,范志军回忆,当时他们一家住在冷库的阁楼,那阁楼的高度连四五岁的女儿都站不直。初到上海的第一年,也想过放弃,不过,他很快告诫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随随便便能成功的。当时,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营业时间是午夜零点至次日中午十二时。“刚开始,我们根本没有客户,我和妻子每天坚守到晚上六七点。”范志军说,第一笔大生意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中遇到的。“每月购买1.5万多公斤,是第一个大客户。”在夫妻俩的吃苦耐劳和执着坚守中,年销售量达到顶峰。“每天可以卖掉3吨猪肉。”就这样,范志军在上海淘到了第一桶金。二年,范志军从猪肉采购商那里了解到上海快餐业经营状况不错,于是他萌生了做快餐的想法。“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困难很多,只有一步步慢慢摸索。”对于做餐饮,范志军认为选址、食材、厨艺都很重要。通过努力,第一家快餐店在第三个月就开始盈利,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之后,他注册了上海洪畈餐饮有限公司。“村里就走出了许多名厨师,何不邀请他们一起创业呢?”于是,范志军瞄准商机在浦东新区和闵行区又开了三家名为“饭香阁”的股份制快餐店。“饭香阁”这名字里面藏有范志军浓浓的乡愁。“洪畈村自古以来就是稻米之乡。”范志军介绍,公司直接用村名命名也许有些“土”,但那是生养自己的地方,他希望家乡扬名四方。范志军还邀请村里在外打拼的厨师成为公司股东,带领了十几位本村村民就业。短短两三年时间,公司员工已发展到一百余人,每月发放薪水五六十万元,并给员工提供住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生意越做越好时,范志军又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美食。年10月,衢州农家菜馆开张营业。范志军坦言,衢州农家菜馆至今并没有盈利,他不是不知道适当调整口味迎合大众能带来经济效益。“我就是想把原汁原味的家乡美食呈现给顾客,不仅带给食客味蕾上的满足,还要让他们感受我们龙游文化。”因此,范志军也在积极探寻推广之路,他相信,只要坚持,会在上海闯出龙游美食的一片天。三范志军十年前就加入了上海龙游商会,对此次受邀参加第三届龙商大会他深感非常荣幸。“龙商大会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我学到了很多,龙商开拓进取的精神催我奋进。”参观聚宝街龙游美食旗舰店后,范志军表示店铺的“做旧”风格很有意思,他深受启发。家乡有萦绕舌尖的美味,更有日夜牵挂的亲人。乘着大会间隙,范志军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看望重病缠身的老母亲。母亲正在暖阳下泡着浮肿发亮的双脚。“妈,我回来了。”范志军温情的眼神和话语大概稍稍舒缓了母亲的病痛,她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见母亲脚趾甲有点长,范志军便蹲下身掏出指甲钳细细给母亲剪了起来。随后,与母亲温和地交谈着,擦干母亲的脚起身倒了洗脚水。一切都非常自然亲切,身高1米8的范志军在瘦弱的母亲面前是那么乖巧贴心。年,母亲确诊患上胃癌后,范志军二话不说就把母亲送到上海住院,检查后,专家建议不宜做手术,适合在家休养。范志军就把母亲送回老家交给妻子照顾,自己再忙再累,每隔半个月就回来看望母亲。午饭时分,一直没得空的范志军和妻子又忙着张罗,洗菜、切菜,烧锅,驾轻就熟。七八个菜出锅后,范志军又下了馄饨给母亲送上,最后才上桌吃饭。范志军说,做事先做人,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事业,一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二靠亲友的帮助和支持,最要感谢的还是母亲对他从小的教诲: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